摘要:“父母有条件的话,应尽可能地多带孩子去旅行,别总是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旅行中有太多难以遇见的事情,需要孩子努力去坚持,自然而然的就锻炼了他们坚毅的性格。

文:八宝粥

带着孩子旅行,看似是一种简单的陪伴,但由于旅行中的各种不确定,家长无法像在家里一样全心全意的去照顾孩子,孩子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旅行中有太多难以遇见的事情,需要孩子努力去坚持,自然而然的就锻炼了他们坚毅的性格。

最近一个5岁的小男孩纵贯南北极的新闻,上了热搜。

小男孩叫辛巴,爸爸老极是一名导演,因为工作性质特殊,为了能时常陪伴在孩子身边。老极在辛巴很小的时候,就一边工作一边带着孩子旅行。

辛巴三岁起就跟着爸爸走南闯北,去过几十个国家,更是以3岁的年龄成为了到达南极最小的中国人。

老极表示,希望孩子用双眼和双手去真实的感受这世界的一切。

小时候小辛巴遇到困难挫折也会退缩,但父母的陪伴方式给了他更多的自由环境,给了他更多的一种磨练他的经历,辛巴的性格确实非常坚毅。

网友纷纷评论:

“孩子的未来多少种可能,我觉得很大看父母的格局有多大,我真的很欣赏这样的父母。”

“我觉得其实是一种教育理念问题。不一定要去南极北极,不同财政情况的家庭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让孩子接近自然。”

“教育方式很棒”

“这个钱和时间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这位爸爸的思想。”

带着孩子旅行真的有必要吗?有,旅行并不是目的,只是为了在一次次的远行中,让孩子感受不一样的世界。

俗话说的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陪孩子旅行或许是最便捷的教育方式。

一、在旅行中,孩子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有人说带孩子旅行等于花钱买罪受,自己走过那么多地方都记不住当地的风景,孩子那么小,又能记住多少。

所谓视野,不过是目光所及之处更远一点;所谓见识,不过是见过的事有所认识。带孩子旅行不过是为了让他们认识不一样世界,让他们知道,世界不仅仅是生活的周遭。

闺蜜儿子一岁半的时候,跟着他们去了一趟泰国,在那个多元的国度,他看到了和生活中长得完全不一样的人。

在大象基地,他遇到一个金发碧眼的白人小妹妹,两人用“婴语”也交流得酣畅淋漓;在夜市上,一个黑人宝宝跟他撞了个满怀,望着跟自己全然不同的面孔,两人都好奇地左看看右摸摸。

原以为这段旅行的经历就这么过去了,直到他2岁的时候上英语早教课,外教老师是一个年轻的黑人小伙儿,班里第一次见到黑人的孩子多少都有点惊讶,有的更是吓哭了,但闺蜜儿子就像半年前遇到那个黑人宝宝一样,走过去摸了摸外教的脸。

有人说,你见过的世界,其实就藏在你面对新事物的态度里。孩子也是一样,见过世面的孩子,知道世界的多样,也知道自己的渺小,在面对新的事物时,谦卑却不怯懦。

黄磊的女儿多多,很小就跟着父母一起旅游。见过宽广的太平洋,摸过胖乎乎的美国鲍,参观过美国有名的斯坦福大学,她真实地感受过书本上所提及的东西,也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多多两岁开始,就跟着父母一起参加话剧,走过40多个城市,演出了近500余场。从小“走南闯北”的她,习惯了陌生的环境,所以即使面对不熟悉的事物也能很快接纳。哪怕面对国际大导演,能用英语愉快地交谈;踏上国际品牌秀也是自然轻松。

作家毕淑敏说过:因为见过世界的广阔,你就会知道自己的渺小。

孩子出生都是一张白纸,将来这张白纸上会有什么样的画卷,还要看家长如何描绘。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两件事情很重要,阅读和旅行。阅读,教会孩子思考;旅行,开拓孩子的视野。

作家龙应台曾说过: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他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

二、在旅行中,孩子锻炼了意志力,坚定了决心

意志力对孩子来说有多重要,孩子在学习中将要遇到那么多困难,一个个难题昂着头等着他们解开,如果缺乏意志力,困难就像一座翻不过去的大山。

2017年乐嘉带着4岁的灵儿去参加“爸爸带我去沙漠”的活动。全程76公里4天走完,算下来每天要走接近20公里。

当时,她是参加活动中最小的,而旅途中有那么多不可预料的困难。第一天,乐嘉就和女儿约定:不可以无理取闹,哭要有哭的理由,不哭的孩子才最美。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准大人抱,要靠自己走完全程。

灵儿走到11公里的时候,就有些不想走了,乐嘉说:灵儿你是最棒的,爸爸牵着你慢慢地走吧。灵儿听了爸爸的表扬,便慢慢地挪动着沉重的脚步,跟着爸爸一步一步往前走。

在第一天的最后两公里的时候,灵儿已经困的不行。乐嘉鼓励道:你一定要坚持下来,你如果这么小都能坚持下来,以后很多困难你自己会克服的。

今年夏天在庐山瀑布遇到一对夫妻带着3岁的孩子,从瀑布底下往山上爬,2400阶台阶,孩子妈妈牵着他的手,孩子爸爸反复爬上去又走回来给他鼓励。

父母都说,如果成功爬上去,就可以让爸爸抱着回酒店还能吃一根冰淇淋。

孩子问:“是因为我太累了吗?”

爸爸说,不是因为他太累,而是小小年纪的坚毅,值得拥有这种奖励。

如果没有狠心的父母,哪来成功坚强的孩子。我相信,有这么坚强的意志力的孩子,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环境愈艰难困苦,就愈需要坚定毅力和信心。滴水可穿石,不是因为它有多大的力量,而是因为它坚韧不拔的精神。

孩子终究会长大,未来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完人生的旅途。作为父母,只有像乐嘉一样,教会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百折不挠的意志力,才能在未来,经得住人生的大风大浪,稳做人生的赢家。

三、在旅途中,锻炼了孩子的应变能力

《妈妈咪呀》节目中,有一位妈妈分享了带娃旅游经验:

这位妈妈叫赵旭峰,3个孩子,分别是10岁,8岁,4岁。从2016年开始到今年春节,她带着3个孩子一起走遍了全中国,去了4个国家11座城市。

主持人惊讶地问:我们一般三个人带一个娃去旅行,你一个人带三个娃,是怎么做到的?

她说出门时,老大可以提一些行李;老二能管好自己,还会帮着妈妈看一点东西。

在旅途中,还能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

有一次在昆明到贵阳的动车上,孩子们都睡着了,她就去了另一个车厢,观察孩子们的反应。过了一会儿,动车停了一下,有人上车,孩子们也醒了。突然发现妈妈不见了。

老大安排老二看好弟弟,老大马上去找列车员说,我妈妈是谁,身份证号码是多少,电话号码是多少,我们是哪里人。

在旅途中,孩子离开了熟悉的环境,这相当于是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培养他们随机应变能力的机会和空间,

孩子始终会长大,会离开父母,独自去外面闯荡,会面对很多突发事件,这就需要孩子有很强的应变能力。

拿破仑说过: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

孙俪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可以共勉:

孩子出去旅行对他的成长特别有利。很多人说带小孩出去旅行没用,他不记得。其实不需要他记得具体事情,很多东西不需要你去讲,他的眼睛看到了,其实他就学到了,这对他心理的映射是特别好的,这种影响是无穷的。

孩子看到、感受到的东西,在他的生活中会表达出来,他的感受力会特别强,他会和你聊他看到的东西,而且小孩的视角和大人不一样。

作为平凡人的我们,不可能像老极一样带着小辛巴去南极北极,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为孩子安排不同程度的旅行。

著名儿童专家尹建莉曾说:

“父母有条件的话,应尽可能地多带孩子去旅行,别总是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

童年是一段特殊的时光,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纯美的原生态世界,具有谜一样的潜能和无数的发展可能,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开发这种潜能,并努力保护个人的幸福感。而在旅途中将能更多地发现孩子的各种潜能。”

带着孩子旅行,看似是一种简单的陪伴,但由于旅行中的各种不确定,家长无法像在家里一样全心全意的去照顾孩子,孩子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旅行中有太多难以遇见的事情,需要孩子努力去坚持,自然而然的就锻炼了他们坚毅的性格。

简单的陪伴背后,其实是家长陪孩子一同成长的一次修行。

听过这样一句话:

不登山,不知山高;不涉水,不晓水深;不赏奇景,怎知其绝妙。

通过旅行,孩子们会开心快乐,孩子会学习成长,孩子会见多识广,孩子会勇敢坚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