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國近半數中小學學生參與校外培訓 總規模達到4900多億元

  7月10日,由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的《中國教育新業態發展報告(2017)——基礎教育》發佈會在京舉行。報告顯示,全國中小學階段學生的校外培訓總體參與率爲48.3%(參加學科補習或興趣擴展類培訓),參與校外培訓的學生平均支出約爲5616元,平攤的生均支出爲2697元。根據各層級在校生的規模估計,全國校外培訓行業總體規模達到4900多億元。

  調查顯示,從家庭背景來看,不管是學科補習還是興趣拓展類培訓,隨着家庭經濟實力的增強,學生的校外培訓參與率均隨之上升。同樣,隨着父母學歷的提高,學生校外培訓的參與率也隨之上升。無論是從校外培訓的參與率、參與時間還是從培訓支出都可以看出,家庭在選擇校外培訓方面,主要以學科補習和應試爲主。從學科補習的供給方來看,由商業公司提供學科補習的佔30%左右。在個人提供者中,在職教師仍佔一定的比例。從學科補習的組織方式來看,實體培訓班仍舊是主要授課模式。

  校外培訓生均支出和參與率在不同地區和城鄉之間存在巨大差異。在生均支出方面,東北部地區最高,平均支出達到4357元/年;其次爲東部地區,平均支出爲3592元/年;而中部地區(1970元/年)、西部地區(1806元/年)的生均支出只有東北部的一半不到。城鄉之間的差異更爲驚人,農村學生的平均校外培訓支出爲419元/年,城市學生平均校外培訓支出達3710元/年,爲農村學生的近9倍。不同類型的城鎮之間也存在較大的差異。一線城市學生的平均校外培訓支出達7781元/年,二線城市爲4863元/年,其他縣市僅爲2395元/年,不足一線城市的1/3。

  就參與率來說,東北部地區學生的學科補習參與率最高(60.8%),東部地區(38.1%)和中部地區(38.0%)次之,西部地區(30.5%)最低。城鄉差異顯著,城市學生的學科補習參與率是農村學生的2倍,而一、二線城市和其他城市之間則差異不大。就不同學段的差異來看,全國範圍內小學生學科補習的參與率爲33.4%,初中生爲43.7%,高中生爲48.2%。一些地區如東北部地區,小學生學科補習的參與率在50%以上,且初中階段的參與率高於高中階段。中部地區和一線城市的初中階段學科補習參與率也呈現類似的情況,一定程度上說明這些地區初升高的升學考試競爭較爲激烈。

  除學科補習外,近年來興趣拓展類的培訓正在成爲校外培訓行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內容包括藝術、體育、科創、生活技能、研學等。研究發現,全國範圍內學生興趣拓展類培訓的平均參與率爲21.7%,低於學科補習的平均參與率(37.8%)。興趣拓展類校外培訓的參與率和支出的城鄉差異都要遠高於學科補習,農村地區平均參與率爲5.4%,城鎮地區平均參與率爲29.0%。就不同學段的差異來看,全國範圍內小學生興趣拓展類校外培訓的參與率爲27.9%,初中生爲16.2%,高中生爲14.6%。

  報告指出,校外培訓可能會加劇教育不公平,但不能簡單地將其影響機制理解爲由於弱勢家庭不能負擔校外培訓的費用從而直接造成不公平。富裕家庭往往有多種渠道獲得優質教育資源,比如通過買房擇校,進入優質的全日制公辦學校等;而弱勢家庭如果能以相對較低的成本投資校外培訓,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學生從教育中獲得更高收益的可能性。政策制定者如果試圖制定有效的干預政策以解決校外培訓可能帶來的教育不公平,則需全盤考慮不同學生羣體選擇校外培訓的動因,以及培訓所產生的實際效果。相關部門要規範校外培訓市場、引導校外培訓行業理性發展、降低補習對學生和教育體系的負面影響、發揮正向作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責任編輯:吳金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