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彥宏認爲,智能網聯汽車的三重境界分別是基礎設施的智能網聯化、自動泊車和真正的無人駕駛時代。說這個三境界呢,不是爲了給大家講百度的歷史,我是想說今天我們這個峯會的主題——智能網聯。

4月2日,在2019互聯網嶽麓峯會高峯論壇現場,百度創始人、董事長、CEO李彥宏發表主題演講,談到了關於汽車工業智能網聯三重境界的概念。李彥宏認爲,智能網聯汽車的三重境界分別是基礎設施的智能網聯化、自動泊車和真正的無人駕駛時代。而隨着最後一公里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普及,傳統汽車將受到擠壓。

李彥宏表示,他所說的自動泊車其實質是最後一公里的無人駕駛,這一階段將比完全無人駕駛時代更早到來。因爲在低速行駛的場景下,通過技術可以解決更多的問題,也將有更大空間進行試驗。

李彥宏還“預言”,最後一公里自動泊車的落地普及,將對沒有自動駕駛能力的傳統汽車產生擠壓。尤其是在擁堵路段,自動泊車將司機從低效的等待中解放出來,有效提高通行效率。而傳統司機在臨近停車前的路段則會耗費更多的時間排隊、更多的精力去尋找停車位和倒車入庫。“試想一下,當你在路上已經堵得一點兒都走不動的時候,你前面的司機下車自己走到目的地去了,而你跟着無人駕駛的車在慢慢往前挪,這是一種什麼感受?”

近年來,李彥宏帶領下的百度在無人駕駛領域率先做出了許多研發與落地。百度自2013年開始研發自動駕駛,去年發佈了全球首款量產自動駕駛小巴“阿波龍”。2017年百度發佈的全球首個無人駕駛開放平臺Apollo,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已匯聚了130多家國內外合作伙伴,上萬個開發者,成爲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生態。而在近日發佈的中國首份自動駕駛路測報告中,54輛自動駕駛汽車在北京的道路上測試了超過15萬公里,百度獨佔其中14萬公里,顯示了雄厚的技術實力。

作爲業內最早佈局車路協同解決方案的公司之一,百度自2016年開始涉足V2X研發,包括智能紅綠燈、室內自動泊車等“車路協同”技術,都已經有相當成熟的解決方案,可以真正進入落地應用。百度也在今年1月將Apollo車路協同解決方案正式開放。

此前,美國權威媒體《哈佛商業評論》發佈的“全球最受關注的十大AI領軍人物”榜單中,李彥宏位列第三,成爲唯一獲選的中國面孔。報道評價李彥宏在全球範圍內最早搭建無人駕駛開放平臺,“極大推動了中國及世界智能駕駛產業的發展”。

據此次峯會期間報道顯示,百度將於今年與長沙展開一系列深度合作——下半年起雙方將從部分劃定區域開始,嘗試進行自動駕駛出租車隊的商業化運營。百度未來也將利用Apollo平臺,從車-路-交通三大維度助力長沙打造中國自動駕駛第一城,向世界展現中國速度。此外,百度也將助力建設湖南省“城市大腦”, 推動AI融入湖南省交通、安防、文旅、教育、政務等場景,全面構建“以人爲本”的新型智能城市。

以下爲演講全文:

各位來賓大家好!非常高興來到嶽麓峯會!今天我們這個場地,今天我們這個會議,其實是充滿了未來感、充滿科技感的一個會議。但是當我們提到嶽麓的時候,恐怕大家還是首先會想起來,有1800年曆史的嶽麓書院,讓我們感受到的是湖南深厚的文化積澱。說到嶽麓書院、說到文化積澱,其實這也自然讓我會想到百度這個名字的由來,大家很多人都知道它是出自800多年前的一首宋詞。事實上當時起這個名字,更多的是受了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的啓發,“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這是第一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是第二境界。“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第三境界。說這個三境界呢,不是爲了給大家講百度的歷史,我是想說今天我們這個峯會的主題——智能網聯。大多數人在提到智能網聯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什麼?是汽車。其實今天你到百度去查“智能網聯”這幾個字的話,它給你第一提示就是智能網聯汽車。我想講的,其實智能網聯汽車也有三境界,哪三個境界呢?大家知道,就是汽車工業是一個很大的產業,在中國大概有10萬億左右,非常大。而今天的汽車工業又面臨着一個百年未有的變局,就是它的智能化、網聯化,最終走向無人駕駛。但是我們也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智能網聯這個過程會是一個比較長期的過程,所以在我看來它應該有三個境界:

第一個境界就是基礎設施的智能網聯化。其實不是汽車本身,今天在街上跑的汽車絕大多數是沒有聯網的汽車,也沒有任何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但是今天的交通已經可以用人工智能的方式來改變、來提升。那麼怎麼改變,怎麼提升?這就是我們說的第一境界——基礎設施的智能網聯化。當車還沒有跟得上時代步伐的時候,其實我們的基礎設施可以先走一步,也就是在路側可以安裝各種各樣的傳感器、攝像頭。比如說最簡單的,在交叉路口的信號燈,今天的信號燈是給人看的,今天的信號燈是非智能的,但是我們很快就可以讓這些信號燈變得更加智能。

今天的人工智能已經可以實時地、全量地處理交通信息。交叉路口的每一輛車在向什麼方向行駛、每一輛車處在什麼位置,精確到釐米是已經可以做到的。那麼如果我們把全程的信號燈聯合起來,協同地調整紅綠燈的時間,應該可以把每個紅綠燈的等待時間降低30%-40%。而這個解決方案不依賴車的任何智能,它就可以大幅度地提升我們城市的交通效率、通行的效率。所以,我覺得這是智能網聯汽車的第一境界。

什麼是第二境界?簡單地講,可以叫做自動泊車。其實嚴格意義上講,它不是自動泊車,它是最後一公里的無人駕駛。爲什麼這個是第二境界?爲什麼它會比完全無人駕駛時代更早到來?因爲它處在一個低速環境中。今天當我們要上班的時候,把車開到大樓門前,你還要慢慢地去找停車場,有時候還要跑到地下去,在地下找半天,很多的車位又非常小,不熟練的司機還停不進去。但是很快我們就應該能夠使車具備自動泊車的能力。當你把車開到目的地、開到大門、開到離電梯很近的位置的時候你可以下車,這個車可以自己去找停車的位置、去到黑暗的地庫裏。不僅如此,當它具備這個能力的時候,它其實可以在擁堵路段,到最後一公里的時候、到離你的目的地只有幾百米路程的時候,你前面已經堵得走不動了。這個時候你就可以下車步行到你的目的地去,讓車慢慢地跟着這些車流行進,最後到達你的目的、找到你的停車位。爲什麼這樣一種技術會更早地到來,因爲低速使得風險大幅度地下降。大家想一想,如果在高速路上如果稍微出一點事的話,可能就是很嚴重的事故。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公園裏有個人在慢跑,不小心撞了你一下,你一點事都沒有。所以當一輛車在以一個比較慢的速度行駛的時候,難麼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其實就簡單了很多,我們可以做的實驗就多了很多。所以最後一公里的自動駕駛,會提早到來。而且一旦這個時代到來,它對那些不具有最後一公里自動駕駛能力的車,會有一個擠壓效益。試想一下,當你在路上已經堵得一點兒都走不動的時候,你前面那輛車的司機下車自己走到目的地去了,而你跟着無人駕駛的車在慢慢往前挪,這是一種什麼感受?所以我們認爲,智能網聯汽車的第二境界是自動泊車。

第三境界就是大家每個人都很嚮往的,真正的共享汽車的時代、無人駕駛的時代,這個時代遲早會到來。今天已經有大量的公司在無人駕駛的技術上投入了大量的研發力量,它的科技進步、技術進步是非常快速的。今天我們已經看到在一些相對封閉的場景裏,無人駕駛已經完全實現了,可以沒有駕駛位、可以沒有方向盤,它真的是在自己跑。有一天這樣的車遍佈大街小巷的時候,大家想一想我們所處的社會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我們的通行效率會是一個什麼樣的通行效率?所以,這是我說的智能網聯汽車的三個境界。

但今天大會的主題講智能網聯,我相信不僅講的是汽車工業。它應該覆蓋了人、社會、經濟生活方方面面,它是代表一個全社會的大趨勢,所以智能網聯在很多領域都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比如說,智能家庭,或者說智能家居,過去20年,中國人對於手機的依賴程度是在不斷的提升的。可以說很多人會認爲手機就像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一樣,走到哪裏帶到哪裏。但我有一個判斷,未來20年人們對於手機的依賴程度會是逐步下降的。原因是因爲智能,是因爲人工智能的時代到來。這個時代到來會使得我們周邊的環境逐步地佈滿各種各樣的傳感器,而這些傳感器能夠更方便地響應人的需求。今天在我們的家庭裏面,很多的家庭已經開始擁有了智能音箱,智能音箱就是人工智能時代到來的一個非常典型的標誌。今天我們使用手機,我們把它叫做touch first,所以說你是用手來觸摸跟機器進行交互。那麼未來,人們跟機器交互的方式會變得非常多樣,在家庭裏面可能不是手而是嘴,是用語音來跟機器進行交流。今天大家如果有智能音箱的話,你會發現它其實經常能夠給你驚喜感。有時候你以爲它不會聽懂你的話,(其實)它能夠聽得懂。有時候你稍微帶點口音,其實也沒關係,它一開始沒懂的,後來你用得多了,它慢慢變懂了。這些都是典型的機器學習的現象,機器在變得越來越聰明。

2017年的1月份百度在拉斯維加斯CES,我們首發了帶屏的智能音箱。美國的同類產品是大概6個月之後纔出現。今天,百度的智能音箱當中,相當(大)的出貨量,相當一部分都是帶屏的。有屏和無屏,其實差別也非常大,就好象收音機和電視機的區別一樣。有了一個屏幕,我們能做的東西,能夠感知到的世界,我們能夠獲得的體驗都是會有明顯地提升。當然我也要說,今天的智能音箱背後不完全是機器,也有很多人工的輔助。也就是說,今天的人工智能技術還不能夠完全的在全場景、在每時每刻,都能夠理解人的意圖、人的語言。但是作爲一個企業家,我是一個樂觀主義者。我認爲智能音箱也好、人工智能也好,它的進步會是飛快的。機器會越來越懂得人的需求,越來越好地滿足人的需求。這是家庭的智能化。

那麼,除了家庭之外,其實我們每天的生活也好、工作也好,我們接觸到的每一個行業,在智能化這條路上都有非常大的潛力。無論是智能的醫療——今天機器去讀片子,很多時候已經比人更精準了。還是智能的教育——古人講的因材施教,以後計算機、電腦可以比任何一個老師更瞭解我們這些學生。

在傳統的製造業,因爲過去這麼多年,人力成本不斷地上升,有些產業開始從中國向東南亞、向非洲去轉移了。但是當我們有了智能技術的時候,我們的勞動生產力可以大幅度地提升,很多的產業、高端的製造仍然可以留在中國。農業,剛纔跟烏蘭書記聊天的時候也談到了,很多農業需要做的事情,都是可以用機器來大量的替代人工,或者說輔助人去把它更加高效地做好。這樣一個趨勢,我們判斷,還會持續很長時間,會持續20年到50年的時間。如果說過去20年中國互聯網改變了消費,那麼未來20年到50年人工智能會改變供給端。當然它也在改變消費,消費和供給兩邊都會有大的改善。而這方面,其實中國也有很多的優勢,有什麼優勢呢?

在數據上我們有優勢,還是因爲我們人多。大家知道長沙城市人口大概是舊金山人口的10倍,長沙還不算中國最大的城市。當你有這麼大規模的城市,當你有很多很多數據,當算力成本不斷地降低,當算法不斷有各種各樣新的創新出現的時候,這些力量就會推進我們每一個行業效率的不斷提升。而在這方面,其實中國並不落後,這方面大家也都比較清楚。所以中國在很多時候,在未來智能化的道路上,應該可以起到一個引領作用。

我昨天查了一下,中國在現代意義上第一條跑汽車的公路是誕生在湖南,是從長沙到湘潭的,長潭公路,在1921年竣工。但是,中國的第一條公路,跟世界上的第一條公路相比,時間間隔了100多年,那個時候我們確實很落後。而今天,當我們有這麼多的人口資源,當我們有這麼多的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當我們有這麼好的基礎設施的時候,當我們的政府奉行“先行先試”“敢爲天下先”的這樣的理念的時候,很多過去在世界上其他地方碰不到的困難,我們會先碰到;在其他地方沒有的場景,在我們這裏會有;在其他地方沒有解決過的問題,我們有機會首先去解決。首先解決問題,就是創新。所以我也想說,世界的創新,世界的技術發展,逐步會進入“中國時間”。我們的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創新驅動,很大程度上未來要靠人工智能。我們也非常有信心身處在這樣一個時代,身處這樣一個環境當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能力爲技術創新、爲社會的進步作出自己的貢獻。

感謝大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