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連載,從象、數、甲骨文的角度解讀了《周易》第十一卦泰卦。我們可以看到,泰卦並不象後世人文簡化表達的那種順暢、通泰之意,其中麻煩、風險依然不少,需刻意避免。

古代文字的字意,其中往往是陰陽一體的表達。說陽,其中包含陰的內容;反之,也是如此。這纔有止戈爲武這種人文表達方式。

這在後世,被老子進一步引申闡發。老子說的至柔的水,一樣可以滴水穿石、驚濤拍岸,不遜陽剛。

而與泰相對應的卦爻是否卦。從象上而言,上下三爻顛倒或者說點對稱。

周易第十二卦否卦——後世解讀卦辭的歧義是不是不可避免的

否卦

昨天泰卦的連載,有一處需要更正。“在伏羲的先天八卦中,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那麼泰卦看着很舒服,也就是大自然的樣子。”

按照伏羲先天八卦意象的對應,否卦纔是大自然的樣子。泰卦是正好顛倒過來。這是否是文王試圖乾坤顛倒的一種意象表達呢?不得而知。

否極泰來的意思僅僅是《周易》兼容表達意思的一種

否極泰來,《易經》原文中並沒有這個成語。是東漢趙曄撰的《吳越春秋》中提出來的類似的這個詞。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時過於期,否終則泰。”

這是後世基於太極思想以及卦爻意象的人文簡化表達,與《周易》中否、泰的原意實際有很大出入。在《周易》中,否並不是簡單片面的否,泰也不是簡單片面的泰。

用西方近代詩歌表達否極泰來這句成語,就是“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When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這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1792-1822年)的佳句。

這是一種簡單線性思維邏輯的表達,而《周易》中的泰、否是陰陽一體的兼容式的非線性的邏輯表達。

筆者很好奇,雪萊看過《易經》嗎?

否卦

(天地否)乾上坤下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初六,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六三,包羞。

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於苞桑。

上九,傾否,先否後喜。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貞的狀態在《周易》中有很多種,如婦貞、幽人貞、君子貞,用不同的貞比喻代表在貞這個環節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大往小來,也就是得不償失。

否,就像歹人,不利於在貞這個階段保持如君子一般的狀態,通常會得不償失。

泰卦定位於亨這個階段,那麼反向對應的否卦,就是亨這個期間的反饋出來的問題。

周易第十二卦否卦——後世解讀卦辭的歧義是不是不可避免的

初六,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

同樣是拔茅茹以其匯,燉蘆葦根,泰卦與否卦的解讀並不相同。

否卦認爲,這有利於亨裏面貞這個階段的保持。大有憶苦思甜、居安思危的意思。這和泰卦的思路是一致的。泰卦是提出這個問題,並要注意;而否卦是再次提出這是必須要注意的,才能確保“君子貞“。

後世君子的反義詞是小人;但在《周易》的年代,大人的反義詞是小人,而君子是一種楷模、理想化的狀態,大人中積極向上的一種人。當時的有文化的大人,沒有老百姓,都是貴族血統。後世中,君子、小人的意思與這階段是有所不同的。

而孔子的”有教無類“的教育方式,才使大人這個範圍開始發生了變化。

明白這一點,就很容易理解孔子那句備受爭議的”唯小人和女子難養也。“他使用的是古意,而後世將其轉意。同樣的一句話,因爲基礎的詞的意義的變化,也就產生了不同的理解。

就像小姐這個詞,現在已經很少用了。清末、民國的時候,這詞是大家閨秀的意思,現在不同了。這才時隔百年。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泰卦中的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昨天的連載將包解釋爲包容,這是參考包這個字的甲骨文的本意,象人褢妊的一種引申解釋。這個甲骨文的包意在篆字以後由胞代替。

周易第十二卦否卦——後世解讀卦辭的歧義是不是不可避免的

包的甲骨文

這句還有另外一種解釋,包通刨或庖,也說得通。例如這句,承在甲骨文中是接生的意思,這裏被引申爲葫蘆或能做瓢類的植物。這樣這句就會被翻譯爲:把大葫蘆刨空,用於過河,不會下沉。這和下句:朋亡,得尚於中行。意境上很難連接。而且,這葫蘆有點大。當然,可以引申爲類似葫蘆的船。

後世八仙過海的神話中有騎着大葫蘆過海的傳說,是否來源於此,不清楚。

2000多年前的古文翻譯,這就是一個現實問題。一句話,往往被後世產生不同的解讀。當時的文字並不多,表意有時候的確存在不夠準確的問題,而且通假字是很正常的事情,有歧義也就正常了。

這裏的包承,同樣遇到這樣的文字解讀上的麻煩。

周易第十二卦否卦——後世解讀卦辭的歧義是不是不可避免的

承的甲骨文

承的甲骨文的本意是捧着新出生的孩子,引申爲繼承、承接。後世有了承受之意。

那麼,包承,可以簡單理解爲包容、承受。這與初六的“拔茅茹以其匯”意境上能夠吻合。

這裏的小人,是相對於大人的一種定義。大人,是指貴族、統治階級,這一類人;那麼小人,就是被統治階級,也就是當時的老百姓。這與後世的小人解讀並不一樣。

這樣這句話,就可以意譯爲:統治者包容承受困苦,這有利於老百姓,作爲貴族會覺得不太舒服,但是,這種狀態就是亨這種發展階段需要注意的,必須承受。因爲亨這個階段,離初始的元這個階段,並沒有多大的差距,禁不起意外的麻煩。

還有一種解釋,將包通庖,而承通肉(這個來源不明)。

這樣包承就翻譯爲菜裏面有肉。整句話變爲:菜裏面有肉,對於老百姓是好事,對於貴族,卻不見得。要保持一種艱苦樸素的狀態纔可以吉。

承接上下文,這樣解釋也是能解釋得通的。

《周易》這種不同的解讀,如果不影響整體格局,沒有必要毫無意義的太較真,因爲較真也沒多大意義,無法證實當時周文王的本意到底是何意。後世解讀已經出現歧義。

古代數理文化的一大特點就是人文性的兼容,這也就意味着,通過對數、象的不同理解,可能產生不同的人文解讀結果。這也是後世基於卦爻能夠產生完整的基於迷信的算卦體系的數理原因。

有時候,對於這類內容,深入研究下去之後,通常不是把問題搞清楚了,而是把問題搞複雜了,更不清楚了。若非專業,深究無益。

針對這樣的問題,一般傳統的辦法就是參照《易經》或後世儒教大家對《易經》的解讀。畢竟這些書的年代更接近周文王一些。當然,這樣的結果,就是你很可能再入儒教而不知,或墜入迷信也未可知,研究的就不一定是儒學了。

六三,包羞。

一般每卦的第三或者第四爻都是這一卦的利的階段了,條件要好一些了,這時候,包羞。

這個羞通饈,包在這裏通庖解讀比較順利。

條件好一點了,可以做點好喫的。再難,也要看到向好的發展。

但是,如果這裏的包依然理解爲包容,而羞理解爲羞愧,一樣解釋得通。

那麼包羞,也就是要忍辱負重的意思了。這也符合第三爻這個階段的人文特徵。

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

疇離祉,有多種解釋。各說各的理,我再增加一種解釋。

疇,類。這個意思後來被引申爲儔,伴侶,陪伴的意思。

祉,說文解字種的解釋是福或祿之意。

否卦第四爻,進一步發展,這裏是陽爻。通常這一爻都是利的一個階段。

有命,這句話後世引申爲宿命論的富貴在天。

在這裏,實際就是說在這樣的發展階段,即便有不利的因素,也沒什麼大麻煩。只要時刻注意,不要去刻意謀求個人的福祿這些東西就可以了。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於苞桑。

卦爻的第五卦,通常是形容在程度上最厲害的一爻。好事,好的要過勁;壞事,糟糕到要回頭了。

這是否卦,整體來說,“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那麼,這第五爻,已經是最糟糕的情況了。這裏卻是陽爻。

前面四爻的艱難終於熬過起了,休否。前面是小人吉,大人否,這裏終於大人吉了。

否,這些煎熬的日子,就像桑樹枝上的花苞,快要墜落了。也就是要熬到頭了。

上九,傾否,先否後喜。

第六爻的卦辭通常是轉折的思路。但否卦,這一轉折是令人期待的。

否,本來就是很糟糕的”大往小來“,再否,否定之否定,也就是好事了。

傾否,否終於過去了。先否後喜,可以意譯爲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

周易第十二卦否卦——後世解讀卦辭的歧義是不是不可避免的

雨後彩虹

待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