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梁政局中,寧國候謝玉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人。

謝玉的發跡,主要是踩對了兩個點,一是看準大梁不想將公主嫁給南楚,趁虛而入,娶了蒞陽長公主,成爲皇親國戚;二是堅決支持皇帝,剪除了林燮和赤焰軍,成爲一品軍侯,護國柱石。

因爲書中和劇中都沒有交代謝玉的出身,所以很多看客以爲,謝玉就是個出身卑微的小人。但我個人認爲,謝玉能夠被先太后選中,成爲情絲繞事件的男主角,至少得符合三個條件:其一,出身大梁貴族;其二,與太后家族關係不錯;其三,早就對蒞陽公主心懷愛慕。

普通平民是不可能與皇族聯姻的,即使你憑着自己的努力,真的像蒙摯或者蔡荃那樣出入朝堂,也不可能在第一代就和皇族聯姻,就算公主懷上別人的孩子也不會將就。

梁朝的很多歷史都是相似的,謝玉至少和後來的司馬雷一樣,雖然在第一次情絲繞事件發生的時候,職階不高,但其家族一定是江南望族,祖上也曾經顯赫。

謝玉的心機算計,遠超司馬雷,能夠從衆多梁朝貴族當中脫穎而出,使謝家成爲僅次於皇家的大梁顯族,也足見謝玉能力很強。

不過如此精明的謝玉,爲什麼會選擇一個昏庸無能的蕭景宣輔佐呢?

這就要從謝玉的經歷說起了。在謝玉的一生當中,有兩個人非常重要,一個是蒞陽長公主,一個是大梁皇帝蕭選。蒞陽公主給了謝玉駙馬身份,蕭選賜予了謝玉榮華富貴,他們是謝玉最在乎的人,謝玉的家庭生活和政治生活,就圍繞這兩個人進行。

要回答謝玉爲什麼要輔佐太子,其實應該先回答皇帝的選擇------他有那麼多兒子,爲什麼最終卻選擇一個最不成器的呢?

在皇帝的衆多兒子當中,祁王蕭景禹是最優秀的,文武雙全,有情有義,有高尚的政治操守,還有遠大的政治抱負,是梁帝事業最理想的接班人。

但是優秀的祁王,卻威脅到了父親的皇權,讓梁帝蕭選還在年富力強的時候,就感受到了大權旁落的味道------他的聖旨不如祁王的命令管用,他的意見常常被祁王駁回,大臣們紛紛以祁王馬首是瞻,連大梁最精銳的赤焰軍也聽命於祁王。

祁王和太子之位,貌似只有一步之遙,實際上比真太子還要厲害,但梁帝最終也沒有讓他名正言順地當上太子。

最後,這個對父親不太恭敬的祁王,竟然被父親賜死,謝玉就是整件事情的參與者之一。

靖王同情皇長兄蕭景禹,盡人皆知,假如讓靖王得勢,成爲未來天子的話,爲赤焰翻案的可能性太大,所以無論是皇帝還是謝玉,剛開始都把靖王排除在嫡位選擇之外。

除了祁王,譽王也是個不錯的太子人選,雖然虛僞狡詐,但和太子兩個人相比,從矬子裏面拔一個將軍出來,也還是譽王更好點吧。

但譽王最大的硬傷,是他的隱祕出身。老梁帝一生有三塊不能揭的傷疤,一是林樂瑤,二是祁王,三就是玲瓏公主,他一輩子都對玲瓏公主之事諱莫如深,害怕有一天譽王得知自己的生母是誰後,會對大梁不利,自然也就絕不會選譽王做接班人。

譽王再能幹,也只是皇帝手中一粒棋子。梁帝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雖然封了太子,但害怕祁王之事再現,所以便培養其他強勢皇子出來,與太子爭權,以保障自己的皇權不受到威脅。

那謝玉知不知道譽王生母的身份呢?

儘管以謝玉的能量,似乎應該能夠查到,但是根據劇情分析,謝玉顯然是不知道的,否則就一定會拿玲瓏公主之事大做文章,攻擊譽王。

除了祁王,太子,譽王,靖王,劇中還有一個惠妃所生的寧王,因爲身體略有殘疾,生性又極其厭惡權鬥之事,自絕於奪嫡鬥爭之外。

綜上所述,昏庸無能的蕭景宣之所以被選爲太子,實際上是老梁帝蕭選利用排除之法,不得已做出的抉擇。

謝玉選擇了蕭景宣,是因爲蕭景宣是老梁帝的選擇,是名正言順的太子,幫助他正常即位,沒有什麼政治風險,符合皇帝的心意,也能保障謝家的既得利益。

至於派謝弼去幫助譽王,實際上是一種迷惑,讓譽王一度錯以爲寧國侯謝玉是自己人,方便謝玉自己祕密爲太子籌劃一些事情。

蕭景宣是個有福之人,老天白白給了他一個餡兒餅,但是他自己不珍惜。其實他完全沒有必要和譽王爭權,就算朝廷六部都聽譽王也無妨,只要緊跟梁帝,只要有謝玉這個一品軍候支持,蕭景宣不用爭不用搶,那個未來的皇冠自然就是他的。

是太子蕭景宣自己作孽,一次次作死,纔將自己作上了絕路,也給靖王蕭景琰上位作開了一道縫隙。蕭景宣如果不輕舉妄動的話,誰也動不了他的太子蛋糕,梅長蘇的籌劃也將難上加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