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減產,嚴重時減產40%~50%,甚至顆粒無收。

稻瘟病菌絲體的發育適宜溫度以26〜 28度爲最適宜。分生孢子在10〜35度之間都可形成,以 25〜28度爲最適宜。孢子萌芽的溫度要求與孢子形成相同,病菌侵人寄主組織以24〜30度爲最適宜。

安徽:秋後防蟲保豐收

遼寧遼陽採取緊急措施防水稻病蟲害

稻瘟病菌經菌絲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病谷上越冬,至第二年當氣溫回升到20度左右時,若遇降雨,就不斷地產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主要借風雨傳播,昆蟲也可傳帶。

四川廣安:蟲口奪糧防治大春病蟲害

據實踐證明,稻瘟病與溫度、溼度、陰雨等氣候條件關 系十分密切。若五日平均氣溫升至20度以上、相對溼度達90%以上,且有連續陰雨時病菌就開始產生孢子傳播而爲害;若溫度超過28度、溼度較低、雨水偏少,病害便受到抑制。如果中、晚熟齊穗期溫度降至20度以下,陰雨日持續三天以上,易招致稻瘟的嚴重發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