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即將迎來萬聖節,這是個西方非常注重的傳統節日,其實是個主要給孩子“玩”的日子,萬聖節前夜,10月31日是這個節日最熱鬧的時刻。

大家還記不記的去年萬聖節走紅的“無臉男”,人家其實是個很可愛的女孩子啦! ▼

萬聖節All Hallows' Day的由來:

兩千多年前,歐洲的天主教會把11月1日定爲“天下聖徒之日”,“HALLOW” 即聖徒之意。

那時的人們相信,已故之人的靈魂會在這一天回到故地,在活人身上找到生靈,藉此再生,這也是人在死後可以獲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人們怕死者的靈魂來奪生,於是人們會在這一天把燭火熄滅,讓靈魂無法找到活人,在亡魂被活人打扮成的妖魔鬼怪嚇跑之後,再把燭光重新燃起,開始新的一年生活。

人間和冥界的界限會變得非常模糊不清,所以防止招惹到“鬼”的最好辦法,就是戴上面具,把自己裝扮成另一隻鬼。

這是需要很花心思的節日

萬聖節在美國是僅次於聖誕節的第二大燒錢節日。美國 CouponCodesPro 網站通過對 3284人的調查問卷發現,美國人爲萬聖節平均支出約 260 美元。

爲了過萬聖節,孩子們和父母會這樣做:

裝飾房屋

人們會在萬聖節前一個月就開始佈置自己的房子。商店裏會推出骷髏、蜘蛛網、鬼怪道具等,家裏的小花園和大門也都會裝飾一番。在滿足節日氛圍的同時,也讓來討糖的孩子娛樂一下。當然有人非常花心思地把自己的家佈置成一個主題,比如加勒比海盜、冰雪奇緣……當請小朋友們來家裏時,會特別有面子!

參加萬聖節派對

大小朋友在萬聖節前夕都會參加派對,每個人在今晚都有自己的角色扮演,小孩子在這一天如果沒有穿特別的裝扮,可能別人就會認爲ta爸媽失職了。

“trick or treat”不給糖就搗蛋

討糖活動也是萬聖節前夕的重頭戲,小朋友在都會出動到街頭,手拿南瓜籃子,挨家挨戶敲門要糖。大人也要提前準備好一堆的糖果、巧克力。

媽咪Jane也分享了她往年參加萬聖節的故事!

Jane很注重每年萬聖節給孩子帶來的儀式感,每年都給自己搞了不一樣的造型!

家裏也會精心佈置一下,這是家裏“鬼屋”的一角,是Jane和孩子們共同的創意。

有一戶人家的別墅外側,掛了很多具“屍體”,相當別具一格,門外的小孩子早就忍不住想一探究竟!

最令Jane難忘的是有一個擁有一對黑色大羽翼的小美人,讓圍觀人羣個個都羨慕不已,她的父親在邊上負責爲她開啓和關閉翅膀。小女孩驕傲地告訴大家,這身美麗的羽翼是爸爸親手爲她編的,一路上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

我們努力爲孩子做的這些是爲了創造儀式感

對於孩子來說,儀式感是這樣解讀的:用認真且莊重的態度去對待生活中看似無趣的事情,從中找到生活的隱藏趣味。儀式感 ≠ 形式感,應當被賦予良好的精神屬性和個性化價值。

有一個充滿着儀式感的家庭,孩子的童年一定會溫馨幸福。爲他們創造一個小小的儀式感,也帶給了他們更多的幸福回憶。這樣的儀式感,使得生活變得更有紀念價值,枯燥無味的生活增添了一份色彩。

希望孩子能會“玩”

西方人之所以這麼重視萬聖節,因爲孩子們對此腦中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在這幾天可以充分發揮出來,盡情展示,不受拘束。可以穿自己喜愛的角色服裝,運用各種奇怪的道具,全家一起DIY節日元素。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孩子會有強烈的參與感,對培養孩子自信心、提高社交情商、感受家庭的溫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不會玩的孩子,會失去ta的美好未來

朋友的孩子一直是班上的尖子生,可是每當出門遊玩,都離不開爸爸媽媽的照顧,也很少主動和同行的孩子一起玩。即使是別的孩子找他玩,他也十分排斥,後來漸漸地也不約他了。好幾天相處下來,在他的身上,看不到男孩子應有的快樂和調皮。

曾聽到一句話:一個不會玩的孩子,可能比不愛讀書的孩子更可怕。

在很多人的眼中,“孩子會玩”可是個令人不舒服的詞語,附帶着家長的很多焦慮。玩心太重的孩子,在人們心中的評分很低。有的家長打心底認爲會玩的孩子是沒出息的。

有一種心理療法,叫做生物動力學,從人的個性形成和身體語言來看問題。人的個性其實像樹的年輪,慢慢地一圈圈發展出去的。嬰兒的年輪,代表着愛與享受;幼童的一圈,代表創作和幻想;少年,代表玩耍與嬉戲;青年的一圈,是情愛及探索;成年人,代表着責任與現實。一個完整的人,會具備上述這樣的特徵。

一圈圈的發展是有一定規律的,要是某一圈還未完成,被破壞了,個性就被損傷。其中最容易被抑制的,就是代表着玩耍與嬉戲的那一圈。大人在教育孩子時,常常把自己身處的現實與責任那一圈,過早地套在孩子上。

一個會“玩”的孩子,背後一定擁有個給予ta愛與支持的家庭

對於孩子來說,玩的定義並非是大人眼裏的隨意玩耍,而是一種“嚴肅的工作”。我們從一個會玩的孩子身上,可以看到ta所擁有的是一個怎樣的家庭,是充滿了愛、接納、和支持的。

還記不記得讓Jane記憶深刻的擁有黑色羽翼的小美人,從她的身上帶着的那種“範兒”是相當與衆不同的,我能感受到家庭給予她的有力支持。

在孩子可以確信自己的身後隨時站着一個或多個可以爲自己提供幫助、值得信賴的人時,他們所擁有的幸福快樂可以將自己的潛力發揮到極限,所以,有力的家庭支持能夠提供孩子最佳的成長環境。

孩子的進步和家庭關愛、家庭體系的支持有着很大的聯繫。當我們給孩子愛與支持的時候,孩子也會讓我們看見他們的成長。

萬聖節一年復一年,教會大人一件事,用孩子之心對待他們,也讓自己能做回一天孩子。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