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医疗什么样?超声影像高清显示,连“跳跃”的针头都可见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通讯员 石轩

2019年4月1日,上海十院超声科专家远程指导十院甲状腺中心医生开展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本文图片均由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提供

“请您会诊一下,是不是穿这个淋巴结?”

“是的,左侧较浅那一颗,看一下大小。”

“好的,4毫米。”

“开始穿刺。”

“三,二,一,开始。”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会议中心的大屏幕上,超声引导下的负压针头不断“跳跃”,可疑淋巴结细胞吸取成功。全程声音清晰,影像达到了高清级别,而影像是来自百米之外的上海十院甲状腺中心超声穿刺门诊。

4月1日,由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同济大学医学院超声医学研究所和上海移动联合组建的5G超声系统率先在该院投入临床验证。这是继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之后,第三家引入5G的上海医院。

在现场,5G技术加持下的医用超声系统进行了一次实地应用,远到千里之外的青海省西宁市,近到十院神经外科、妇产科,超声影像都能无延迟、无卡顿传输到位供专家会诊。

今后,患者如需超声科专家即时会诊,无需再等待他来到床边,医生只需打开电脑或拿起手机就能查看,患者安全得到了进一步保障,医生工作效率亦持续提升。

2019年4月1日,由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同济大学医学院超声医学研究所和上海移动联合组建的5G超声系统,率先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投入临床验证。 

实时影像传输,可达高清级别

“在以往,4G信号能达到交互目的,但是影像数据传输就会遇到瓶颈,更不用说清晰连贯地看到针头。”十院超声科孙丽萍博士介绍说。

穿刺结束后,大屏幕切换到了青海省西宁市一家医院的超声介入手术室,专家为对方迅速会诊了一例超声介入病例,随即镜头又切换到十院妇产科,画面上一位孕妇正在实施腹部超声检查,现场能够清晰地听到宝宝健康的心跳。

上海十院的5G超声网络系统已接入苏州、青海和深圳等多家医疗机构,未来还将有更多医疗兄弟单位加入这一网络,从而更好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配置。

5G技术带来的稳定、快速、低延迟超声影像数据传输,帮助专家远程会诊,卸去了患者心中的包袱。这些图像可以通过手机、PAD等移动终端接收,随时随地开展会诊。

除了院际应用,5G医用超声网络系统在促进院内学科协作和医疗流程优化上也有用武之地。

远程医疗早已不是新鲜概念,从互联网广泛投入社会生产与生活起,不少医疗机构就开始尝试利用网络传输医疗数据,开展远程诊疗。对于体格检查与实验室检测所得到的静态数据,网络传输毫不费力;即便是单张数据量就十分庞大的CT、磁共振影像,压缩之后打包传输也不存在问题。但一碰到医学超声影像,麻烦就来了。

“不同于CT、磁共振的静态影像,超声得到的是基于时间序列的动态影像。”孙丽萍解释说,“即便是一个简单的腹部脏器超声筛查,单一名患者就会产生最高达2GB的海量超声影像数据,而且这些影像还是动态图像,对远距离传输的图像连贯性和时延控制有着极高的要求。”

超声影像在传输过程中任何一帧画面的丢失,都有可能造成误诊、漏诊的严重后果,因此传统上患者必须现场接受超声医生检查后才能得到诊断意见。

此外,若是远程传输超声影像用于引导介入治疗,时延超过一定限度也会影响手术的安全性。与此同时,超声检查的原始影像将可以即时保存到服务器并归档,有助于提升诊疗水平,这在4G时代是无法实现的。

而5G可以带来极大的无线网络传输带宽、GB级别的传输速率以及不到0.1秒的传输时延。这些优异特性为远程医疗带来了更多可能。

促进园内协作,优化医疗流程

除了院际应用,5G医用超声网络系统在促进院内学科协作和医疗流程优化上也有用武之地。

在演示现场,记者看到十院超声科专家收到了院内急会诊的请求——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一位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长期卧床,疑似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可能危及生命,急需超声科紧急床旁会诊。

超声科医生李小龙的影像和声音很快传来,超声科专家实时监看、研判患者的下肢血管超声影像,随即给出了专业的医疗建议,NICU医护人员立即执行医嘱。

5G的介入,使得超声医师即使在出差,高铁,飞机上也可完成远程会诊功能,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在传统的院内急会诊模式下,通过电话、院内有线网络或手机App发起申请后,各相关科室的医生需要步行到患者所在病房,不可避免地需要消耗时间。而超声、放射、检验等医技部门是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的学科,它们的响应速度越快,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的速度也就越快,5G医用超声网络系统无疑进一步提升了重症患者救治的效率。

未来,十院的5G医用超声网络系统还将接入更多医院,同时配置远程超声操作机械臂,用于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等高难度操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