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品种到十个品种,从拜师学艺到自己嫁接新品种,从江北区洪塘街道郎家村走出来的女能手陈海珍凭着不服输、不怕苦,敢为人先的巾帼精神,在果园里摸爬滚打,实战实践,闯出了女性务农的好路子。她为周边村庄的妇女姐妹传授技术、提供育苗、分享创业心得,在她的影响下,很多农村妇女也卷起裤脚下田,搞起副业,增加家庭收入。她种植的新品种“洪塘牌”蜜梨是“宁波市十大佳果”之一,多次获省、市评比第一名。

下面跟着小编,去看看江北这位女能手的创业故事~

先锋人物:陈海珍

陈海珍,宁波宁波宫品果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放弃“铁饭碗”,撸起袖子下地创业

陈海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1992年,20岁的陈海珍放弃保送当教师的机会,在父亲的大力支持下,自费到浙农大园艺系果树专业系统地学习了果树的育苗、嫁接、授粉等技术。1994年学成后,她回到家乡洪塘,开始自主创业,走上了瓜果种植的农村创业路。

1994年,她承包了洪塘街道郎家村一处20亩的低洼地。这些低洼地,常年荒芜,一碰到下大雨天气,就会产生严重的积水,很少有人会看上这些地,但陈海珍有信心能把这些低洼地充分地利用起来,所以当时并不富裕的她当场就签下了每亩每年400元租金的合同,做起了“不吃香”的农民。

创业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从挖沟渠、建大棚,到种上葡萄和蜜梨,热热闹闹忙活了两年,满心盼望硕果累累的陈海珍却等来了果园里有花无果的惨淡局面。

为了深究原因,陈海珍赶忙请来了浙江农业大学的老师进行专业指导,原来问题出在了大棚种植开花多授粉少上,应该辅助以人工授粉才行。意识到知识与实践中的差距,陈海珍没有气馁,而是抓紧时间在农忙之余阅读相关书籍,边学边琢磨。陈海珍始终坚信技术才是发家致富的“敲门砖”。

她刻苦钻研,哪里有好技术她就到哪里去学,谁有好方法她就虚心向谁请教。从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实验到新产品上市,她靠自己不服输的精神,一步步摸索、学习,广泛汲取信息,把握市场方向,她将种植基地充分外扩,以便占领市场,2000 年,她培育的新品种“洪塘牌”蜜梨获评“宁波市十大佳果”,并注册了商标,成为种植户们竞相引用的抢手货。

目前,陈海珍已在江北、鄞州以及舟山等地承包果园600亩,有葡萄、蜜梨10余个品种,主要销售到宁波本地以及长三角地区的各大超市、水果连锁店,年产值约500万元。发展新型农业经济,带领农户一起致富

2016年,在销售渠道不断丰富的同时,陈海珍又开始考虑起水果的错时上市问题。

于是她将蜜梨新品种翠玉嫁接到老树上,避免了新苗发育的不确定性。由于技术成熟,管理到位,这批早熟梨在次年就得以上市。现在陈海珍果园里,一棵梨树上可以结出3- 4个品种的蜜梨,出果期可以从5月份持续到9月份,不仅提高了梨树的成果率,还大幅提高了梨树的亩产效益。未来,陈海珍计划对果园进行分割,划出一部分进行农旅开发,如开展果树认养等符合当前市民需求的农旅结合项目,以期在做大传统种植业的同时,巧借园区旅游东风,发展新型农业经济。

在经济浪潮下,陈海珍很忙,一天到晚不是出去了解市场,就是在田地里忙活。然而善良的她也不忘带动身边的青年朋友、女性同胞共同致富。为了帮助乡里,她把创业之初的20亩价值10万元的果园无偿送给了当地的6户村民,使这些村民每年单靠果园就可增收2万元。

一有新技术,陈海珍便热心传授给周边的种植户,尤其是受她影响加入到创业队伍的女性农户,陈海珍手把手地教她们从最初的套袋、嫁接学起,到现在的3层覆膜、成果整型、田间管理等各种技术,帮助她们更好地提升技能,完成创业。对于自己的员工,陈海珍也是毫不吝啬地传授经验,在她的帮助下,几个外地小工学成后,回到家乡也搞起了葡萄蜜梨种植,创业当起了农业小老板。传授现代田间管理技术,创造奉献也收获

农户们口口相传,使得陈海珍的名声大振,但她不骄不躁,她不仅帮扶家乡的青年们,同时她还帮助外省市的青年朋友。如在舟山,她解决了200多名农民的就业难题。

再则,她还通过宁波市扶贫办将她的技术和爱心传到了四川、贵州等贫困地区。2001年,陈海珍又向四川、贵州免费提供几十万株梨树秧苗,帮助那里的青年致富。近几年,她又与台州玉环、宁波姜山等地的农户开展频繁的技术交流,传授现代田间管理技术。

创造着,收获着,又奉献着,荣誉也不断向她靠近。从1996年开始,她先后被评为全国“双学双比”先进女能手、全国“三八”红旗手、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宁波区域火炬手等荣誉称号。她的果园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双学双比示范基地和妇女帮扶基地。

陈海珍,一个白手起家的弱小女子,如今成了有着千万身家的种植大户,多年创业路,有苦也有累,有欢笑更有收获。她凭着一双手辛勤劳作,凭着一双脚跑前跑后,凭着头脑中对科学技术的应用,成就了事业,也成就了她的辉煌人生。

看着如今依然瘦小但精神抖擞的她,我们不得不称赞她为新时代的农家女、新时代的青年。面对这辉煌的一切,她总记得这样一句话:创造者是美丽的。所以,她用她那双智慧的双手不断努力着、证明着。

来源:江北妇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