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品種到十個品種,從拜師學藝到自己嫁接新品種,從江北區洪塘街道郎家村走出來的女能手陳海珍憑着不服輸、不怕苦,敢爲人先的巾幗精神,在果園裏摸爬滾打,實戰實踐,闖出了女性務農的好路子。她爲周邊村莊的婦女姐妹傳授技術、提供育苗、分享創業心得,在她的影響下,很多農村婦女也捲起褲腳下田,搞起副業,增加家庭收入。她種植的新品種“洪塘牌”蜜梨是“寧波市十大佳果”之一,多次獲省、市評比第一名。

下面跟着小編,去看看江北這位女能手的創業故事~

先鋒人物:陳海珍

陳海珍,寧波寧波宮品果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放棄“鐵飯碗”,擼起袖子下地創業

陳海珍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1992年,20歲的陳海珍放棄保送當教師的機會,在父親的大力支持下,自費到浙農大園藝系果樹專業系統地學習了果樹的育苗、嫁接、授粉等技術。1994年學成後,她回到家鄉洪塘,開始自主創業,走上了瓜果種植的農村創業路。

1994年,她承包了洪塘街道郎家村一處20畝的低窪地。這些低窪地,常年荒蕪,一碰到下大雨天氣,就會產生嚴重的積水,很少有人會看上這些地,但陳海珍有信心能把這些低窪地充分地利用起來,所以當時並不富裕的她當場就簽下了每畝每年400元租金的合同,做起了“不喫香”的農民。

創業的道路,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從挖溝渠、建大棚,到種上葡萄和蜜梨,熱熱鬧鬧忙活了兩年,滿心盼望碩果累累的陳海珍卻等來了果園裏有花無果的慘淡局面。

爲了深究原因,陳海珍趕忙請來了浙江農業大學的老師進行專業指導,原來問題出在了大棚種植開花多授粉少上,應該輔助以人工授粉纔行。意識到知識與實踐中的差距,陳海珍沒有氣餒,而是抓緊時間在農忙之餘閱讀相關書籍,邊學邊琢磨。陳海珍始終堅信技術纔是發家致富的“敲門磚”。

她刻苦鑽研,哪裏有好技術她就到哪裏去學,誰有好方法她就虛心向誰請教。從新品種引進、新技術實驗到新產品上市,她靠自己不服輸的精神,一步步摸索、學習,廣泛汲取信息,把握市場方向,她將種植基地充分外擴,以便佔領市場,2000 年,她培育的新品種“洪塘牌”蜜梨獲評“寧波市十大佳果”,並註冊了商標,成爲種植戶們競相引用的搶手貨。

目前,陳海珍已在江北、鄞州以及舟山等地承包果園600畝,有葡萄、蜜梨10餘個品種,主要銷售到寧波本地以及長三角地區的各大超市、水果連鎖店,年產值約500萬元。發展新型農業經濟,帶領農戶一起致富

2016年,在銷售渠道不斷豐富的同時,陳海珍又開始考慮起水果的錯時上市問題。

於是她將蜜梨新品種翠玉嫁接到老樹上,避免了新苗發育的不確定性。由於技術成熟,管理到位,這批早熟梨在次年就得以上市。現在陳海珍果園裏,一棵梨樹上可以結出3- 4個品種的蜜梨,出果期可以從5月份持續到9月份,不僅提高了梨樹的成果率,還大幅提高了梨樹的畝產效益。未來,陳海珍計劃對果園進行分割,劃出一部分進行農旅開發,如開展果樹認養等符合當前市民需求的農旅結合項目,以期在做大傳統種植業的同時,巧借園區旅遊東風,發展新型農業經濟。

在經濟浪潮下,陳海珍很忙,一天到晚不是出去瞭解市場,就是在田地裏忙活。然而善良的她也不忘帶動身邊的青年朋友、女性同胞共同致富。爲了幫助鄉里,她把創業之初的20畝價值10萬元的果園無償送給了當地的6戶村民,使這些村民每年單靠果園就可增收2萬元。

一有新技術,陳海珍便熱心傳授給周邊的種植戶,尤其是受她影響加入到創業隊伍的女性農戶,陳海珍手把手地教她們從最初的套袋、嫁接學起,到現在的3層覆膜、成果整型、田間管理等各種技術,幫助她們更好地提升技能,完成創業。對於自己的員工,陳海珍也是毫不吝嗇地傳授經驗,在她的幫助下,幾個外地小工學成後,回到家鄉也搞起了葡萄蜜梨種植,創業當起了農業小老闆。傳授現代田間管理技術,創造奉獻也收穫

農戶們口口相傳,使得陳海珍的名聲大振,但她不驕不躁,她不僅幫扶家鄉的青年們,同時她還幫助外省市的青年朋友。如在舟山,她解決了200多名農民的就業難題。

再則,她還通過寧波市扶貧辦將她的技術和愛心傳到了四川、貴州等貧困地區。2001年,陳海珍又向四川、貴州免費提供幾十萬株梨樹秧苗,幫助那裏的青年致富。近幾年,她又與台州玉環、寧波姜山等地的農戶開展頻繁的技術交流,傳授現代田間管理技術。

創造着,收穫着,又奉獻着,榮譽也不斷向她靠近。從1996年開始,她先後被評爲全國“雙學雙比”先進女能手、全國“三八”紅旗手、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寧波區域火炬手等榮譽稱號。她的果園也成爲遠近聞名的雙學雙比示範基地和婦女幫扶基地。

陳海珍,一個白手起家的弱小女子,如今成了有着千萬身家的種植大戶,多年創業路,有苦也有累,有歡笑更有收穫。她憑着一雙手辛勤勞作,憑着一雙腳跑前跑後,憑着頭腦中對科學技術的應用,成就了事業,也成就了她的輝煌人生。

看着如今依然瘦小但精神抖擻的她,我們不得不稱讚她爲新時代的農家女、新時代的青年。面對這輝煌的一切,她總記得這樣一句話:創造者是美麗的。所以,她用她那雙智慧的雙手不斷努力着、證明着。

來源:江北婦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