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無意間瞥到一則標題爲《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所私立研究型大學今日成立》。

我對於這個試圖把此學校和傳統民辦大學明顯區分的標題頗感興趣,我就點開看了,發現原來是傳說中的西湖大學,我曾以爲這都是噱頭,沒想到真正式成立了。

這所剛成立的中國民辦大校,即將進軍世界一流大學

之後,各大媒體和自媒體爭相報道的這所大學的信息。從這些如此匆忙地吹捧和宣傳中,我對西湖大學算是大致瞭解了,“聽說”了不少。

這所剛成立的中國民辦大校,即將進軍世界一流大學

聽說西湖大學是民辦大學中的 “明星”。

聽說西湖大學來頭不小,集結了各路大牛:

原清華大學副校長,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

首批“千人計劃獲得者”——陳十一

中國“量子之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 ——饒毅

等等各路著名科學家。

聽說通過 8 次全球人才招募,集結了68名獨立實驗室負責人和博士生導師。

聽說西湖大學獲得了全國 400 多份來自社會各界的捐贈:

這包括了騰訊集團——馬化騰

萬達集團——王健林

龍湖集團——吳亞軍

等等各大小企業和社會人士。

聽說西湖大學這次畫了一個超大的餅:

2019年底,師資規模超過擁有 24 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洛克菲勒大學;

5年後,教師科研水平比肩東京大學、清華、北大等知名學位,成爲亞洲一流;

15年後,各項指標與加州理工大學相媲美,成爲世界範圍內最好的大學之一。

這所剛成立的中國民辦大校,即將進軍世界一流大學

以上就是西湖大學所帶的光環——萬衆矚目的私立大學之光。一般情況下,提及國內的私立大學,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學費高昂、教學質量堪憂、證書不被社會認可,歸結爲三個字就是:不靠譜。

就像在黑暗的舞臺上被追光燈照耀的唯一演員。這些負面標籤讓西湖大學的光環更加閃耀了,同時這也讓這所學校揹負了歷史使命——民辦高等教育史上的變革。就像有人在暗處私語:你就是全村的希望了。

據報道,西湖大學的定位是 “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

高起點,企圖撕碎低端標籤,從博士研究生培養做起;小而精,全日制學生數量不超過 5000,並且將研究方向鎖定在生物學、基礎醫學、理工等領域;研究型,致力於基礎科學研究、技術創新、研究成果轉化等。

與此同時,採用基金會創辦大學模式。這個模式社會捐贈、學費、政府扶持等資金全都會進入基金會的賬戶下,並且不得挪用、佔有。在此,可以參照哈佛大學基金會、普林斯頓大學基金會等。

西湖大學這一波操作如果能一直順利進行下去,不僅可以保證對外宣稱的非營利性,而且也算是搭建了一個健康有效的社會捐贈平臺。

社會上有不少支持者的聲音,包括我在內。但是面對新聞媒體匆忙的吹捧時,我們心裏的擔憂開始加深——會淪爲娛樂至死時代的笑柄嗎?畢竟嗤之以鼻者,等着看笑話者不在少數。

被任命爲校長的施一公,和西湖大學一起踏上了這條看似不太光明的道路,當然是躊躇滿志地,萬衆矚目地。他放棄了在清華大學的條件和資源,毅然決然出來辦學校。這時響起了一些聲音:

在清華那麼優厚的條件下都沒什麼作爲,現在拍拍腦袋就出來當私立大學校長?居心叵測啊。

如果學校辦成了,他就是蔡元培;辦不成也沒關係,是教育改革之路上不屈的鬥士。(大家都看得出來這句話包含的酸勁兒吧?)

綜上所述,就是西湖大學揹負的光環、使命及面臨的社會現狀。那麼,西湖大學真的可以帶着村民的希望大鵬展翅嗎? 這個只能交給時間來考驗了,但是眼下還有個方面必須要做好:

在保持中國特色的前提下,建立現代大學制度。

前半句簡單明瞭。不管是公立還是私立大學,都要在黨和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進行。

那麼後半句怎麼理解呢?要分爲兩部分:外部行政化和內部行政化。

01

外部行政化

外部行政化意旨學校和政府之間的關係。就算是民辦大學,在計劃招生、專業/課程設置等層面上依然要進行統一管理。這時候學校的自主權還是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自主權從博士、研究生、本科等順序依次變小。

這一方面西湖大學很明智,選擇了“高起點”的模式,從博士研究生開始培養,將辦學自主權最大化。但這無法解決所有問題,要想 15 年後和加州理工大學媲美,在本科教育上也必須到達到非常高的水準纔行。

所以,在未來必須要開設本科教育。那麼在那之前西湖大學要利用好現有的自主權和資源,奮力前行纔是。

02

內部行政化

意旨內部管理。根據《民辦教育促進法》,民辦大學要有理事會或董事會等決策機構建立監督機制,並且由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

之前的民辦學校也都是這樣運行的,但是都存在一個巨大紕漏:舉辦者約等於董事會,大搞一言堂,校長也沒有行政級別,什麼教授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在決策中形同虛設。

那麼根據專業人士的分析可知,這次西湖大學似乎是要彌補這一紕漏。依然是董事會作爲最高決策機構,由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但與此同時設立監事會、顧問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學位委員會等機構,在各個層面上讓不同團隊各司其職。要劃清舉辦者、辦學者、教學者、受教育者的界限,這裏有個要點:校長不能從事學術研究,要職業化的管理大學的一切事務。

那麼問題來了,施一公是何許人也,大家自己可以做個小研究,如此級別的生物學家,作爲校長是否真的能爲了培養未來的人才,而放棄學術研究?還是說西湖大學有別的安排?

這所剛成立的中國民辦大校,即將進軍世界一流大學

“持續有效的運營基金會辦學模式、建立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這兩點是需要學校自身不停歇的努力。但還有一點則需要國家教育體制改革推進。

2017 年 9 月份發佈的《《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 改革的意見》中指出:

要堅持放管服相結合。深化 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把該放的權力堅 決放下去,把該管的事項切實管住管好,加強事中事 後監管,構建政府、學校、社會之間的新型關係。

這就是所謂的管辦評分離,放管服相結合。

曾經很多個體辦學的失敗,都是因爲沒有這種制度的改革。至於西湖大學接下來的路怎麼走,大家拭目以待吧。

目前有的,僅是鴻鵠之志,是否能得以實現都需要時間來考驗。在此希望,就算是慢一點也沒關係,就算 15 年後沒能達到加州理工大學的水準也沒關係,只求在高等教育改革的道路上踏實穩定地走下去。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