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钓鱼场非常适合专业比赛,上鱼率一高,选手钓的很尽兴。今年举办的第十八届“南钢杯”钓大赛,融入在中国钓鱼节之中,在赛事规模、中奖比例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进一步掀起了南京群众性垂钓运动的热潮,产生广泛的影响力。

陆冰/文,方雷/图,朱峰/视频

01:14

9月8日,恰逢2019年第四届中国钓鱼节,久违的太阳露出了红彤彤地笑脸。在美丽的西埂莲乡,美丽浦口·第十八届“南钢杯”钓鱼大赛拉开帷幕,来自南京以及周边城市的200多名垂钓爱好者齐聚一堂,向冠军荣誉发起冲锋。

记者发现,本次参赛的选手都是台钓高手,赛事也是按国家级标准筹办。比赛项目分为台钓3.6米两场以及台钓4.5米两场,以总积分算名次。经过4小时pk,王洪泽以总成绩41.3公斤、积分5分摘万元桂冠,孔一帆和朱巧林分别获得亚军和季军。

南京电视台主持人王宏琪

南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张六喜致辞

裁判员代表宣誓

选手代表宣誓

“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主要是靠运气。”来自天长的冠军王洪泽十分谦虚。“钓鱼是我的业余爱好,每天我都会抽时间练习。凡是比赛我都会参加,我很喜欢竞技的氛围。今天只能说发挥了正常水平,第一、二场较好,第三场比赛时我感觉状态不太好,总是测不准线组。第四场及时调整了状态,感觉才回来。”在王洪泽看来,这次赛事的选手水平都很高,比赛规格也不低,比赛氛围也不错,钓场环境也挺优美…”

本次活动由中国钓鱼运动协会、南京市体育总会主办,中钓协江苏会员服务中心、江苏省钓鱼协会指导,南京市钓鱼协会、浦口区体育总会、南钢集团承办,周末报、浦口区西埂莲乡钓场协办。

“南钢杯”钓鱼大赛是南京钓界的一项传统赛事,迄今已延续了二十多年。今年举办的第十八届“南钢杯”钓大赛,融入在中国钓鱼节之中,在赛事规模、中奖比例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进一步掀起了南京群众性垂钓运动的热潮,产生广泛的影响力。”南京市钓鱼协会秘书长王国告诉记者。

抡竿比钓技,收竿叙鱼情。钓友们热情高涨,信心满满!开饵、和饵、挂钩、施钓,一切有条不紊!一支支鱼竿轻灵的甩出,在水面划出阵阵涟漪。钓鱼竿时而如弯弓,时而又像长矛,甩出去“嗖嗖”作响,不一会功夫,就有鱼儿陆续咬钩,随着比赛时间的推移,各选手使出浑身解数展开真正的较量。

比赛期间,分区裁判长杨剑边巡场检查边向记者介绍:“今天天气也很给力,风向也很适宜,上鱼率非常高。这个钓鱼场非常适合专业比赛,上鱼率一高,选手钓的很尽兴。”杨剑随手向记者介绍了几位业界知名的钓鱼高手,“你看他们的控线能力非常强,能始终保持杆在一个点。”记者发现不少选手还钓起了双线,鱼儿成双被钓出。“我们采取的都是无倒刺钩钓鱼,比赛结束后,鱼全部放生到鱼塘里。”杨剑说。

为了保持比赛的公平公正,每个区都设置了2名裁判。每位裁判不时检查选手的饲料是否按要求配比,鱼竿是否符合标准等。“我们自己也爱好钓鱼,今天又做裁判,又能欣赏这么多高手比拼,觉得很荣幸。”杨剑笑着说。

南钢工会文体事业部部长周伟为获奖选手颁奖

钓鱼是一种运动与智慧相结合的体育活动。不仅充满趣味与活力,也有益于身心健康。整个比赛过程中,选手们手不离杆,眼不离漂,时而挂饵,时而提竿,尽情享受着钓鱼的乐趣,同时相互交流着自己的钓鱼技艺。

南京市钓鱼协会秘书长王国为获奖选手颁奖

在一群男性钓手中,一位白发苍苍的女钓手格外引人注目。她退休后迷上了钓鱼,自学成才后一直在长江边练手,2007年正式打竞技赛。这位71岁的资深钓手张秀珍爽朗地和记者交谈。“钓鱼真的非常有趣,自从钓鱼以后我身体好了很多。不仅锻炼脑力,也锻炼身体协调能力。我一直向朋友灌输,女同志就应该有点兴趣爱好,不要宅在家里,出来一起钓鱼。你看这边风景多好,边钓鱼边赏风景,心情也好了。”家住南京,全国各地参加比赛,为了不麻烦孩子,张秀珍特意学了开车,“为了钓鱼我60岁的时候学会了开车,现在都有10年驾龄了。”张秀珍今日钓了18.7公斤的数量,“我有一年没钓台钓了,一直‘打路亚’。今天状态还行,鱼塘情况很好,一开始手感不好,两场比赛后开始适应了。”张秀珍说:“我们年龄大了,视力不好,不像他们年轻人反应快、视力也好,我们纯粹靠经验。”

冠军王洪泽

记者发现,比赛现场还有一位男士带着78岁的父亲前来观赛。“我爸爸是资深钓鱼爱好者,每天早上都要出去钓鱼。去年没来得及报名,今年一早我就给他报名了。”姜先生说。可惜的是,姜老爷子钓的是野钓,没有台钓的经验,没能参加这次比赛。“老爷子一定要来观赛,我们就带他来体验一下。组委会的老师说10月下旬会专门举办一场野钓比赛,我已经提前给爸爸预约了。”姜先生笑着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