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獨立步兵第14旅團,戰後以所謂“山西殘留”而著名。與所謂“獨立混成旅團”不同,第14旅團作爲“獨立步兵單位”,下轄只有4個步兵大隊(第243-246大隊)和1個通信隊,沒有炮兵隊和工兵隊等編制。旅團長是元泉罄少將。

受降儀式上的日本軍官

1945年,日軍爲了集中兵力對付蘇聯,與閻錫山達成協議,將逐漸把山西南部轉交給閻錫山。就在這一過程中,1945年8月15日中午,廣播了天皇的投降講話。山西的日本第1軍的方針是:只向閻錫山投降,不向八路軍投降。於是在8月15日晚19時,第1軍向第14旅團下達命令:逐漸從警備地區撤退,控制分水嶺地區,自8月20日以後撤離路安。爲了讓閻錫山能順利進駐,還要求留下一部分僞軍保安隊接應。

第14旅團各部隊在8月15日晚獲悉天皇宣佈投降的消息。8月17日中午13時,閻錫山的代表進入太原,與日本商討交接事宜。8月17日晚,日本第1軍又通知僞路安道公署:閻錫山軍將於8月20日(最遲8月25日)進駐路安(長治、長子、屯留),要僞軍保安大隊做好接應準備。根據國民黨方面的記錄,閻錫山部於8月21日進入長治和屯留,但似乎只是些聯絡員之類抵達,大部隊還在後面。

中國軍隊士兵

第14旅團原打算在長治等待閻錫山軍。可八路軍已經開始攻打日軍撤退通道上的要點泌縣。8月23日,僞軍2個團和日軍一個指導小隊(21人)在泌縣段村遭到八路軍6個團又6個獨立營約12000人的猛攻。僞軍損失600人後潰散,約50人向八路軍投降。日軍指導小隊被包圍。這迫使第14旅團指揮部於8月23日離開路安前往泌縣,還於8月25日派出5箇中隊救援段村,卻被八路軍阻止,日軍“指導小隊”於8月26日中午全員戰死。

由於這次戰鬥,第14旅團主力轉移到了泌縣和分水嶺地區。8月28日16時50分,第14旅團向第1軍報告部隊方位如下:第243大隊,主力位於介休,一部在泌縣;第244大隊,處於泌縣和分水嶺之間的南溝;第245大隊在分水嶺;第246大隊在泌縣。

泌縣激戰持續到9月初。9月4日,第14旅團報告周邊八路軍番號有:太行第2軍分區一部;第3軍分區一部;八路軍第769團攻入段村;八路軍決死第9、14團攻擊泌縣。此時第14旅團的計劃是:與僞軍一道向太谷撤退,同時將泌縣轉讓給閻錫山軍。但9月7日第14旅團報告稱:太行第28、29、30團破壞了鐵路線,撤退極爲困難。

第14旅團處境困難,向閻錫山派來的聯絡員瞭解閻軍動向。9月11日,第14旅團向第1軍報告:閻錫山的聯絡員宣稱,國民黨的4個軍已於9月2日向路安(長治)展開行動。元泉據此估計國民黨軍此時已到達路安,很快也能到泌縣。同時他也獲得情報:八路軍正準備攻擊路安地區的國民黨軍。

中國軍隊士兵

元泉獲得這個情報還是晚了。實際上早在9月10日,閻錫山軍已遭到八路軍伏擊,損失慘重。第14旅團稍晚才瞭解真相,於9月16日報告:閻錫山軍遭到重創,長子和屯留已於9月10、11日被八路軍攻下。閻軍和僞軍被包圍在長治。元泉在電報裏抱怨說,照這個樣子,只能儘快讓閻軍坐飛機到泌縣。

元泉罄感到泌縣不可久留,於是留下部分兵力防守,而於9月底將旅團指揮部轉移到太谷;10月又轉移到來遠鎮。閻錫山軍終於抵達泌縣。元泉於10月11日向第1軍報告如下:閻錫山軍約2萬人抵達泌縣,他們此前與八路軍戰,死傷約1500人,損失大量武器,彭司令失蹤(當指第7集團軍副總司令彭毓斌,被八路軍擊斃),目前部隊由趙總司令指揮。所謂“趙總司令”指趙承綬。據趙承綬回憶,他在來遠鎮見到元泉罄,並拉攏他留下來幫閻錫山對付共產黨。

9月11日以來,閻錫山在山西搞了些名義上的投降儀式,還裝模作樣解除了一些日軍的武裝,但很快又把武器歸還給日軍。10月14日,元泉的指揮部轉移到南團柏。10月20日,在閻錫山要求下,日軍第246大隊又重新回到泌縣駐防。此前的8月25日,日本大本營已向海外部隊下達復員歸國的命令。來到南團柏的元泉名義上也在等待復員,實際卻打算留下來。日本第1軍也於1946年1月下達命令,要求部分人員“自願”留下參加所謂“特務團”,幫助閻錫山對付八路軍。1946年1月15日,元泉報告周邊態勢如下:泌縣附近約有八路軍6個團;南溝地區約有3個團;分水嶺附近有一個團。

投降後的日本士兵

1946年初,國共暫時停戰。美國人在山西卻發現日軍仍在戰鬥,於是向蔣介石施壓,受到美國壓力後卻換了一副嘴臉。在1946年1月20日和3月28日日記裏裝腔作勢的指責閻錫山利用日軍,乃是“喪失人格”、“國格”。岡村寧次也乘機表示,日軍並不打算參與中國內戰,還派參謀到山西要求日軍全部歸國,可元泉卻不聽命。於是岡村在3月19日下令撤銷元泉的旅團長職務(命令於3月27日生效)。3月28日,蔣介石召見徐永昌,說閻錫山留用日軍,美國和日本都不滿意,要徐趕緊去解決。在各方壓力下,閻錫山留用1萬日軍的計劃破產,在1946年春只留下1000多人,其中相當一部分屬於第14旅團。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