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消防開啓火災防控新里程

織裏是中國童裝名鎮,因企業衆多,行業細分繁雜,35萬高密度的流動人口,社會治理難度大,消防安全問題愈發凸顯。

2006年,發生了兩起涉及23人死亡的重大火災,將織裏鎮當時普遍存在的“三合一”生產模式弊端暴露無遺。

火災發生後,湖州市、區、鎮三級抽調近千名工作人員,組成近百個整治組,耗時508天,投入3.5億元,對全鎮近萬家“三合一”童裝企業開展集中專項整治。

靖成銀對記者說:“當時整治的技術標準是在公安部消防局、浙江省消防總隊專業指導下,參照《建築設計防火規範》等國家規定,通過實體火災試驗驗證,制定了《織裏鎮童裝類企業建築分離改造技術要求》。2009年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時,還參考織裏鎮水平隔離模式的相關技術標準和參數後,對第十九條第二款進行了相應修訂。”

織裏消防大隊教導員汪澤輝告訴記者:“隨着城市發展和產業規模擴大,2012年9月1日,織裏消防大隊籌建進駐,於2017年8月經公安部批准正式成立,消防大隊現有人員50人,是浙江消防史上第一支現役和合同制混編組建的公安消防隊伍。”

走進織裏公安消防大隊,映入眼簾的是兩輛泡沫車,搶險救援車、奔馳重型水罐車和32米奔馳雲梯車一字排開,車庫上方一排“努力建設現代化公安消防鐵軍”大字分外醒目。

在指揮中心,一塊立式大屏集成了各種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信息化和智能化應用,實時告警、隱患排查、數據分析、數據統計,各種圖片在屏幕上一目瞭然,智慧消防就在這塊大屏上得到生動體現。

四大系統打造智能防控新引擎

建設“智慧消防”,關鍵在防,重點在滅。

面對火災防控中的海量新信息,織裏消防創新提出“以房爲核心”的管理模式,研發推廣“智慧監管系統”,織好“安全網”,以6個二級街道爲六大片區,每個大片區成立消防安全工作站,並抽調公安、行政執法等有關部門的力量成立消防安全執法組,17個社區、34個行政村再劃分出232個網格,每個網格配合專職消防安全監管員,實現了消防安全監管無盲點。

前期,全鎮343名網格監管員,對轄區各類童裝企業、居住出租房、“九小場所”等基礎信息數據進行採集,建立基礎公共安全數據庫,實現消防基礎數據的集中存儲、長期保管、快速檢索查詢和實時更新,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王志明是廟兜網格一名消防監管員,每天,他都要穿梭在其負責監管的162家童裝企業生產車間,細心檢查車間內消防安全情況,並將發現的隱患或違法行爲用手機實時拍照後,上傳系統平臺。

打開手機上的智慧安監App,王志明點開童裝企業工作監管日誌,上面羅列了消防設施器材、電路電線、防火隔離、安全疏散等欄目,如果設備齊全,就可以輕觸勾選。如果不過關,就要開出限期整改單,他曾發現一戶房屋廚房沒有獨立隔離,3天后,他再去看,房東已整改到位,就開一張複查單,如此就完成了安全監管的閉環。

2016年8月,織裏在流動人口聚集的出租屋、城中村採用人防與技防相結合的形式,研發了基於流動人口管理的消防物聯網管理系統,2017年2月開始研發推廣智能火災預警系統。

織裏消防大隊參謀俞高說,在試點推進中,根據織裏童裝產業實際,對系統設備及功能提出改良優化建議,加裝了無線聲光、無線手動報警器,並對安裝點位進行了合理佈局,實現了火災早期發現和多級自動報警功能,最大程度搶出火災預警時間,減少生命財產損失。

目前,全鎮共安裝20184個點位的智能消防預警系統,共涉及2048戶,已成功預警5次,排除故障600多處。

其中一次是2017年11月23日下午5點01分,織裏北路湖州市織裏商城內發生火災,因爲及時預警人員及時逃生。

另一次是今年1月1日凌晨1時53分,織裏鎮漾西陸家灣賓館底層居住出租房電動車着火,因及時報警,居住人員用滅火器成功撲滅,沒有造成火災。

開展戰術研討時,官兵普遍反映火災現場的消火栓難找,織裏消防就開始對傳統消火栓進行改造,加載了定位功能。

織裏在推廣智慧用電、智慧用水系統嚐到了甜頭,其中電氣火災佔比數與2015年、2016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5.8%、7.2%,全鎮已完成消火栓完好率達到98.79%,較過去提升近20%,消防滅火救援效能提升近25%。

集成作戰打造社會聯動新格局

在童裝城,有一個智慧消防站,由第三方企業中辰消防運營,被稱爲是智慧消防安全管家。

值班工作人員熊珍珍坐在電腦前,負責火災自動報警接警處理和預警系統的日常巡查工作。在她手中的巡查記錄表上,詳細記錄着接警時間、網關編號、單位地址、安全管理人、聯繫方式、類型、排查結果等信息。

“因爲燒飯、進蟲子、煙感電池前壓等原因,系統有一定的誤報率,但正說明了預警系統的靈敏度,可以對火災隱患及時預警。”熊珍珍告訴記者,“如果確認是火災,信息立即轉給消防大隊,消防官兵根據網關地址第一時間就能定位到起火位置,但大多火災都是因爲預警及時自行撲滅。”

在織裏鎮政府辦公樓8樓,一個近200平方米的鎮信息化應急指揮中心,將智能預警、智慧用水、微型消防站等在情境中進行模擬展示,並與鎮信息化應急指揮中心實現聯動和合成作戰。

織裏鎮黨委副書記盛舸邊演示邊介紹說,得益於智慧織裏項目的建設,將公共安全監管、智能預警、智慧用電、智慧用水等數據後臺統一接入綜合應急指揮平臺,能夠實時對轄區內企業、單位等基礎數據的統計分析,實現底數清、情況明,對轄區內可能出現的消防安全突發事件,隨時隨地“可看、可管、可控”。

在滅火救援中,織裏消防大隊堅持強化多元化消防力量建設,先後在漾西、軋村建立了17支村志願消防隊,在鎮區所有社區成立了17個社區微型消防站,113家消防安全重點單位,16處高層住宅小區全部成立微型消防站,定期對志願消防隊、微型消防站成員進行培訓、拉動,並適時組織比武競賽,不斷提升多元化消防力量滅火救災能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