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新安江洋溪老街的对岸

  藏着一个隐世古村落

  听说这个村在建德还颇有点名头呢

  下面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如今,它被誉为“洋安新城的后花园”

  曾经,它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它就是——团结村

  

  探秘团结村 名字的由来

  洋溪对面的丘陵间,流淌着一条小溪,溪虽不大,也不深,但当地人却叫它深坑(“涧”,山间溪流的意思),在官方的地图上又叫洋安溪。这条小溪有五个源头,分别自南而北,汇到一起,最后从一个叫窑上的地方注入新安江。

  整个洋安溪流域,就是团结村地域。从地图上看,这五个源流就好像人的五个手指,也就是说,整个团结村的地形,就像人的一个手掌。

  但是团结村这个名字的由来,并非如此。

  1949年下半年,新安江南岸(包括现在的团结、丰产两片区域)共同组建成江南农协会,而后又成立了江南乡政府。土地改革完成之后,两片区域分开,塘坞口、太和岭、溪水坞、李家、冯坞、山顶、下宅坞、郑坞、樟树坞、田边、方家、水碓下等自然村组成一个新的行政区域,这么多的村合在一起,取一个什么名称好呢?当时有人提议:我们这些村合在一起,是为了“团结起来干社会主义”,不如就叫“团结”好了。这一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团结这个村名从此诞生了,并一直沿用至今。

  这是未被打扰的 隐世古村落

  团结村这里是一片低山丘陵,背靠高大的马目山,溪涧纵横,山峦起伏,乡村公路沿着蜿蜒曲折的溪流向山里延伸,鸟鸣溪涧,绿荫蔽日,仿佛钻进了西南亚热带的丛林之中,绿意盎然。

  丛林中山湾极多,一道湾就是一个坞,就有一处山村,几户人家。水随山转,路沿水走,村落处处,红瓦白墙掩映在青山丛中,如入仙境,不知什么时候那宫殿般的农舍里一位曼妙的山姑村妇会飘然而至,向山外的客人殷勤致意,邀你入田家做客,如梦似幻。

  团结村13个自然村中畲族同胞居住最集中的是樟树岭。樟树岭位于团结村深处,因为村后有一道长满樟树的山冈,故名。

  畲族文化成亮点

  团结村除了生态环境资源好,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这是一个少数民族(畲族)村,全村1700多人,畲族人口占30%以上。“三月三”畲族民俗文化节也成为了该村的特色文化品牌。

  团结村至今还保存着许多畲族文化,畲族语言、服饰、乌饭、“三月三”民俗节、婚嫁习俗等,给予了团结村特有的乡村民族风韵,“三月三”更是堪与春节并论的重要节日。

  

  上世纪团结村

  出现的红人

  

  上世纪50年代末,樟树岭出了一个人物,这个人物不仅轰动了团结村,整个建德县人都很羡慕她。她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受到过毛主席接见的蓝银花。在当时,受到毛主席的接见,那可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啊!

  蓝银花出生很苦,是个孤儿,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从小就当了人家的童养媳。新中国成立后,她过上了真正的人的生活,从此,她积极参加各项工作,而且都非常努力,不仅当上了乡妇女主任,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村里,她为人和蔼,谁有事找她帮忙,她从不推辞,只要能做的,她都想尽一切办法帮人去做。因为懂得一点草药,谁有个头疼脑热的,找她要点草药,她都非常热心地上山去挖,不仅从不收人家的一分钱,就是连一点小小的礼物也不要。所以,村里人都喜欢叫她“蓝妈妈”。1957年,她作为全国少数民族观礼代表,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她就是在这次国庆观礼时受到毛主席接见的。

  秋天是最适合出去走走的季节

  趁秋光正好

  去这个隐世古村转转

  感受一下特有的畲族文化吧~

  来源:今日建德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