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長工作壓力大,就會傳遞給學生,對學生的要求更加嚴格。教育發展到如今的這個階段,可以說每一個參與者——學生、家長和老師都是感覺相當累,尤其是學生感覺最爲明顯。

教育發展到如今的這個階段,可以說每一個參與者——學生、家長和老師都是感覺相當累,尤其是學生感覺最爲明顯。經常看到家長帶着一臉疲憊的孩子各個輔導班來回奔波,一些家長可能會想着只有差生壓力大,優等生會好一些。

作爲班主任需要說並非如此,不僅差生有學生用刀子在自己的手臂上劃,藉此來轉移自己心裏的壓力(勸阻只能緩解)。我還發現有優等生也是如此,詢問其原因,孩子說媽媽覺得自己不夠用功只考第三,要我下次必須把英語和數學提上來。類似的種種現象一再發生,讓我思考,造成當下學生累,老師累,家長累的根本問題究竟出在什麼地方?

1、經濟的發展對於學生提高要求

其實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們的學生沒有這樣累,只要你好好學習,將來國家就會給你分配工作,所以只用努力學習就好。當時是計劃經濟時代,基本上都包分配工作,相對來說工作競爭壓力大。而隨着經濟發展,後來我國進入工業時代,不包分配工作(1991年),工作都要學歷,人們的工作壓力進一步提高。家長工作壓力大,就會傳遞給學生,對學生的要求更加嚴格。

我記得小時候爺爺那一輩還可以子承父業,實行接班制度。爺爺還笑着說到時候要把自己化肥廠的工作傳給我,結果傳給父親沒多久,父親就面臨下崗潮,不得不另謀生路。而我爺爺的學歷是小學上了兩年,父親是初中畢業,而我是大學本科。這就是大環境對於學生要求變化。

2學校依舊是應試教育,學生需要千軍萬馬多獨木橋

雖然上級不斷提到應試教育,但是當下依舊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最終大家都要去參加高考,通過成績殺出重圍。所以初中、高中學校都分外重視升學率,因爲這是評價學校方方面面的標準,學校把這層壓力傳導給教師,教師進一步把壓力傳導給了學生。學校依據三率評價老師,老師依據成績評價學生,決定對學生重視程度。以前特別是重點高中初中,除了常有的快慢班競爭(學生依據成績進出)。每週有周測,每天還有小測試,然後依據成績進行排名,所有這些都讓學生壓力山大。心裏的弦一直繃着!

現在不少人都意識到經常給學生排名會給其帶來巨大的壓力,所以明文規定不允許公佈學生成績排名。但是“獨木橋”還在、對於老師按照成績排名壓力依舊,不公佈成績不是掩耳盜鈴是什麼?

3學生被拔苗助長卻無力反抗

整個社會都會焦慮情緒影響,而社會輔導機構因爲利益刻意地放大這種焦慮,最終這種焦慮變成一座山壓在孩子身上。看看孩子們書包裏各科繁重的作業,看看每天精確到分的時間表,各種學科補習、各種興趣愛好都應有盡有,唯獨少了玩耍的時間。“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被傳得沸沸揚揚,卻不知道當下的孩子如同打藥催熟的桃子一樣,外面熟得發紅,裏面的內核還在生着。

佩弦教育語:

有的人說當下都這樣累,那應該怎麼來做?首先我們需要改變我們的指揮棒、評價體制,讓獨木橋變成條條大路。另外改變教師評價體系,改變以前成績好,一切都好的評價體系,去過多的教育行政化,還老師單純的教育教學。

對於學生,如同培育幼苗,什麼時候該幹麼事都是定數,先培養孩子的心性,各種行爲習慣。而不是惡意壓榨孩子時間,要知道當下學生厭學情緒相當嚴重!一旦學生學不進去,說什麼也沒有用。當下減負的目的,也是想讓學生從學習漩渦中脫離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