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後利用週末時間,每週從上海跑到杭州,跟隨中國美院老師學習傳統宋元山水。恰巧聽聞禪門巨匠淨慧長老講述“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的生活禪理念,轉念一想,爲什麼不能“在生活裏藝術,在藝術裏生活”呢。

本文內容接續本號8月30日所發《傳奇人生:25歲放棄高薪轉行,一幅改寫命運,幸得遇高僧》一文。

文圖|路子

2013年剛剛參加工作,時常親近大和尚。又有同事記錄大和尚小語錄,在隻言片語之間讓人恍然有悟,點撥迷津。恰巧又崇拜弘一大師李叔同以及大師的弟子潘天壽、豐子愷等藝術巨匠。就想效法諸位先生,用畫筆爲大和尚慈悲開示配圖,彰顯返璞歸真之理。

禪畫作品《禪茶一味》

於是有了第一批《慈言愛語》,文圖搭配,相得益彰。文是直指人心的慈悲囑託,畫是筆簡意繁的簡筆人物,搭配山水、園林、古剎、樓閣等場景。到最後甚至只有一個僧人大概模樣,連五官都不需要畫了。大家看了都覺得好,我也覺得不錯,心裏很高興。

禪畫作品《》

恰巧聽聞禪門巨匠淨慧長老講述“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的生活禪理念,轉念一想,爲什麼不能“在生活裏藝術,在藝術裏生活”呢?於是,筆墨一轉,開始逐步描摹生活之中日常所見。小到街巷攤販,大到江河湖海,無一不是可描摹的對象。禪宗祖師講青青翠竹都是佛性,鬱郁黃花無非般若;又講日日是好日;也講道在屎溺……其實道不遠人,我們就生活在萬物運轉的大道之中,倘若有一點與道相違,勢必承受苦果與災難。生活本來已經艱難,我們的心可以灑脫一點,再灑脫一點。

插畫作品《憶當年》

插畫作品《花樹下的姑娘》

2015年中佛協《佛教文化》雜誌做佛教漫畫專題報道,當記者問我團隊有幾個人時,我才知道原來大家看到的漫畫都是團隊在運作。後來這本書我看到了,放在我前面的是龍泉寺賢二團隊,蔡志忠、老樹畫畫,到我的時候只有我一個了,哈哈。

2017年工作變動,到了上海。此後利用週末時間,每週從上海跑到杭州,跟隨中國美院老師學習傳統宋元山水。

國畫山水小品

在學習傳統山水的過程中逐漸瞭解到傳統文化的精髓在於理路清楚。理路清晰後加上手頭功夫的熟練自然會進入一種身心舒暢的境界。也理解爲什麼宋人可以輕而易舉地畫出大山堂堂,陸儼少等老先生可以在坐輪椅的狀態下僅僅半個小時輕鬆繪製四尺整張山水鉅作。

國畫作品《相看兩不厭》

恰巧老師也講述了自己由冥想帶來的創作靈感,這似乎與佛法裏的某些道理不謀而合。類似於冥想到開悟的過程,開悟之後自然會有般若智慧,神通妙用不斷湧現。

往後餘生,我願深入經藏,學習如海智慧;我願躬耕硯田,悠遊林泉丘壑。有時一想起這些美好的願望,就會覺得自己很幸福。

作者近照

未完待續,感興趣的朋友請持續關注本號,歡迎留言轉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