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抗日神劇中,都會出現提着輕機槍猛烈掃射的橋段。且不說這在戰場上基本不可能出現,更爲關鍵是,連提着的槍都是錯的。不夠專業的道具很明顯弄混了ZB26捷克式輕機槍、50年代民兵改造版捷克式輕機槍和布倫輕機槍,看着一個像的就隨便拿來用了:很多影視劇拿着的是60年代出現的民兵版捷克機槍,或是加拿大制布倫機槍,是十分錯誤的。

下爲捷克ZB26,上爲布倫機槍

衆所周知,抗日戰爭期間,我國軍隊的主力輕機槍是捷克製造的ZB26式輕機槍,當然,原裝品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還有相當數量是兵工廠仿製的,但外形上沒有區別。ZB26機槍的特點是:槍管上有密集的散熱環,有鏤空的槍口消焰器,槍管上有方便更換和提槍移動的木製提把,彈匣在槍身上方,渦輪狀的標尺爲了避開彈匣,改在槍身側面。捷克式機槍構造簡單,可靠耐用,威力大,甚至連日軍都希望獲得這種機槍,對“歪把子”機槍嗤之以鼻。

60年代改造的民兵版ZB26

捷克機槍在我國正規軍中服役到50年代初,隨後被從蘇俄引進的捷格佳廖夫式機槍(仿製型號爲53式)取代。50年代末開始,我軍又換裝了採用中間彈的56式班用機槍。但捷克機槍數量龐大,很多槍械的狀態還比較新,直接回爐或者扔博物館太過於浪費。在50-60年代,我國開始組建大量的民兵部隊,這些一線部隊換下來的武器就交給了民兵使用。到60年代,因爲7.92毫米毛瑟步槍彈不再生產,爲了保證彈藥供應,一定數量的捷克機槍被進行改造,使其可以發射7.62毫米中間彈藥,使用56式自動步槍的彈匣。在部分影視作品中彎彈匣的捷克機槍,就是這個來歷。

布倫機槍

20世紀30年代末,英國購買了捷克斯洛伐克兵工廠的ZB26技術,進行了一定本土化改進後,研發出布倫式輕機槍。布倫機槍和捷克造很像,彈匣都在頂上,但布倫採用的是裝填7.7毫米步槍彈的彎彈匣(彈匣寬度比較大),爲了生產方便,槍身取消了散熱環,消焰器也進行了簡化。這種機槍成爲二戰英聯邦部隊的主力輕機槍,足跡遍佈亞非歐。標準的布倫機槍因爲彈藥與抗戰時中國普遍使用的毛瑟步槍彈不同,很少採用,僅部分裝備駐印軍部隊。

7.92毫米布倫機槍

1941年,租借法案出臺,美英等國根據租借法案向其他反法西斯國家提供武器和物資援助(英國本身也接收美國的援助)。其中,當時作爲英聯邦成員國的加拿大接到訂單,負責生產一批適合中國使用的布倫輕機槍。加拿大兵工廠對布倫的設計進行了重新修改,讓其可以使用捷克機槍的方形20發彈匣,發射7.92毫米毛瑟彈藥——這種機槍經常被誤認爲是捷克造機槍。

50年代戰場上使用7.92毫米布倫機槍的我

這種機槍製造了3萬挺,從1944年開始全部送往中國。另外,隨槍總共附加上千萬發子彈和成套的技術資料。雖然叫租借法案,但這批武器援助並沒有收取費用。不過因爲滇緬公路被切斷,駝峯航線因爲運量有限優先運輸更重要的物資,這批加拿大製造的布倫機槍真正大量出現在中國,也要到抗戰以後了。所以,在關於抗戰的影視題材作品中,出現彎彈匣的捷克機槍或是布倫機槍,都是錯誤的。你認出來了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