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知曉生態環境對人類的重要性,畢竟在如今,地球的生態面臨着嚴峻的考驗,因爲環境污染,人爲破壞的緣故,導致了大量的物種滅絕,地貌產生變化。而地球生態是由一個個鏈組成的,影響了一部分,也會影響到下一個部分,也就會帶來新的變化。就比如溫室效應下的地球,洋流的動向和海洋的溫度會發生變化,也就讓颱風颶風等自然災害更容易頻發。最終影響到人類身上。所以保護自然環境的口號在很多年前就已經吹響,中國也恰好是其中一個。

我們不可否認高速發展的過去40年裏,中國經濟帶來了天翻地覆的改變,但環境本身也發生了同樣的變化。大量的綠植森林被砍伐,江河被污染,都是我們需要反思的。但幡然醒悟的中國,對世界生態環境保護和綠化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主要就是體現在中國的治沙史上。上世紀60年代,中國西北的荒漠化開始發芽生根,開始進一步蠶食到內陸裏頭,當時有進行舉措,包蘭鐵路的中衛沙場就是這樣的體現。但沒有得到過多的重視和關注,是一直到後面,荒漠化的概念走入人心,這纔開始大幅的治理沙漠,不僅是爲了保護地球,也是爲了保護自己。

經過了數十年治沙人的艱苦奮鬥,中國的西北如今纔開始慢慢的重煥生機。事實上中國治沙史十分輝煌,曾被聯合國點名褒獎,也被各路的外國專家盛讚不已,榮耀的背後是中國治沙人的不懈努力。而治沙史中擁有的輝煌。最成功也是最多被提及的一個沙漠應該還是庫布其沙漠,因爲這個中國第七大的沙漠,如今在“螞蟻活動”下的號召,已經成功擁有了三分之一的綠化成果,被聯合國頒發了土地生命獎,並且是中國大力發展沙漠經濟治理模式榮獲了世界肯定標本意義。

是的,這個世界上唯一被認爲治理的沙漠就是來自中國的庫布其沙漠。說起來國人對治理沙漠真的有一套概念,如何說呢,治沙是一件慢工出細活的事情,同時也是一件需要被值得肯定和支持的事業,所以當地就開發了旅遊業並重的治沙工程,讓衆多的第二產業如春筍般湧入這裏, 凝聚成了一個個類似七星湖沙漠生態旅遊區的產業,以沙漠旅遊爲噱頭,讓遊客參與到治沙的工程裏頭,補充了資金也加快了進度。這是一個被外媒稱爲“庫布其模式”的沙漠經濟,盛讚無數,但同時也迎來了一些人的“搗亂”。

這些“搗亂者”就是一些來這裏的遊客,很多遊客來這裏其實更多的是來體驗這個治理沙漠的樂趣,但對環境保護沒有上心,所以這幾年頻繁發現在草方格或者沙土下找到一些被掩埋礦泉水瓶或者塑料袋的垃圾。這其實對沙漠治理是百害無一利的,沙漠的環境本來就脆弱如果在被污染就會導致種植綠樹的困難,同時整治垃圾也會影響治沙的進度。這是一件極其不道德的事情,所以景區往往都會提醒遊客需要自理垃圾,但還是沒能擋住一些無素質遊客的小動作。

中國治沙史十分輝煌,但也充滿了艱辛,能夠將庫布其沙漠治理到這樣的程度,是需要加倍努力讓它走回“正途”的,所以在此也提醒那些去治沙生態旅遊區旅遊的遊客,需要自覺自律的保護環境。不知道你對此如何評價呢?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