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媽 (公衆號 米粒媽愛分享)

上週幼兒園已經陸續開學了,網上流傳了一段視頻:入園第一天,第一次離開家的小朋友們在幼兒園各種花式大哭,哭聲震耳欲聾,臉上眼淚一把鼻涕一把的。

讓人看得是又好笑又心疼。

米粒媽的各種羣裏也炸開了鍋,有的媽媽說:“孩子哭得撕心裂肺,甚至直接哭到嘔吐,我的心都快碎了。”

還有的媽媽說:“好不容易把孩子塞進去了,視頻裏看孩子自己一個人坐在小板凳上抹眼淚,我也哭了。”

一到開學季,“分離焦慮”就立馬成爲了家長們最頭疼的事情,好多緩解分離焦慮的辦法也開始流傳起來,米粒媽自己也看到了很多所謂的“高招”。

但恕我直言,我覺得大部分的方法,都很不靠譜,甚至是大錯特錯。

米粒入園之前,我也焦慮過很長的時間,尤其米粒非常非常粘我,我很怕他不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於是我也看了各種各樣“主流”的緩解分離焦慮的方法,但最終,我都反其道而行之了。

也正是因爲我沒有生搬硬套那些理論,而是真正從小朋友的內心需求出發,真正從孩子的角度是緩解分離焦慮。

所以米粒最後入園的時候,表現得非常好,每天都是早上高高興興去,晚上蹦蹦跳跳回,沒有出現大的情緒波動。

首先,不過分提前洗腦“該上幼兒園了”。

絕大多數家長,都會在孩子入園前半年甚至更早的時間,就開始準備好各種繪本甚至動畫片,提前給孩子“洗腦”:寶寶你馬上要上幼兒園了,快看幼兒園好棒棒哦,你肯定會喜歡的。

我朋友更誇張,她家光是幼兒園的繪本就有三十多本,天天輪番給孩子講,最後孩子入園的時候,撕心裂肺哭了一個多月。

其實真的沒必要。

米粒入園之前,我也給米粒買了兩三本幼兒園相關的繪本,但講述的時候,就像講其它繪本那樣平淡,不會刻意給米粒強調,只是讓米粒對幼兒園有個大概的印象就好。

試想,如果我們是兩三歲的孩子,最愛的媽媽天天來來回回告訴你:你馬上上幼兒園了,幼兒園裏有老師,有別的小朋友,但是媽媽不能陪你去,爸爸也不能陪你去,你只能自己去。

我要是小朋友我嚇都要嚇死了好嘛:幼兒園到底是個什麼鬼地方,我纔不要去。

我沒有過分和米粒強調幼兒園的各種細節,這讓米粒對幼兒園既有一點熟悉,又充滿了好奇,引着米粒自己去探索。

米粒上幼兒園的前幾天,回來一直跟我興奮的講他發現的幼兒園的各種小細節,還說,跟故事書裏很像呢。

提前用繪本或講故事的方式簡單的給小朋友做幼兒園的科普是非常好的方式,但千萬不要過分洗腦,不要過分渲染,不要過分強調,免得讓孩子“提前進入恐慌期”。

其次,由最親近的人接送孩子。

米粒上幼兒園之前,我和米粒爸私下溝通了很久,到底由誰接送。

網上很多攻略都會告訴你,爲了減少孩子的哭鬧,由跟孩子不親的人接送比較好。

但我和米粒爸覺得,這樣做並不完全正確。

米粒第一天入園的時候,是米粒爸送去的。

說實話,我確實怕由我去送的話,我們娘倆肯定要在幼兒園門口哭成一團的,所以先由米粒爸打頭陣。

但米粒出門前,我非常非常認真的抱緊了他,告訴他:“米粒今天要去上幼兒園了,但是媽媽要上班沒辦法送米粒了,讓爸爸送你去吧,但是放學的時候,媽媽一定會去接你的。”

米粒爸說,米粒到了幼兒園門口,只是很小的情緒波動了一下,撇了嘴,眼淚在眼睛裏打了個轉轉,就進去了。

等到米粒放學的時候,我早早的就等在了幼兒園門口,米粒一出門就朝我飛奔過來,撲進了我的懷裏,然後像個小鹿一樣拱拱我:“媽媽,你來接我真好。”

小朋友第一次脫離父母去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他們本身就會有一種“被拋棄感”。他們的內心其實是非常恐懼和害怕的。

所以,不要單純爲了讓孩子不哭,而選擇讓跟孩子關係很冷淡的人來接送。

如果怕自己控制不住情緒,那麼送的時候,可以讓關係稍遠一些的家人送,但接的時候,最好由跟寶寶關係最好的人來接。

經歷了一天的分離,寶寶出幼兒園第一時間就可以抱到最親近的人,對他們小小的心靈來說,一定是莫大的安慰。

第三,不“哄”孩子上幼兒園。

我在接送米粒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件趣事,就是很多家長,很喜歡“哄”孩子上幼兒園。

漂亮話是張口就來:

“寶寶你乖乖上幼兒園,放學了給你買糖喫。”

“寶寶你跟老師進去,幼兒園今天有新玩具了。”

“寶寶你先進去啊,奶奶去買點菜就來。”

……

“哄”這個方法,其實真的很不好,只能解決進幼兒園門那一剎那的問題,但卻留下了非常多的隱患。

當孩子進去了之後,發現幼兒園既沒有他們的想象中的美好,家人也沒有踐行對他們的承諾的時候,他們反而會因爲受到了欺騙而更加不願意上幼兒園。

要說起來,我還真的從來沒有爲了讓米粒快一點進到教室而“哄”過他。相反,在上幼兒園之前,米粒爸還和米粒正式的來過一場man to man的談話。

米粒爸爸告訴米粒:“上幼兒園是因爲你長大了,是大孩子了。你去上幼兒園,就

像爸爸媽媽需要去上班一樣,我們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爸爸媽媽努力工作,而米粒要好好上學,我們一家人一起成長。”

米粒很快就坦然的接受了這個事實。

幼兒園有小朋友哭的時候,他還像模像樣的去安慰人家:“我們是大孩子了,不哭了,要乖乖上幼兒園,爸爸媽媽才能安心工作。”

老師還專門跟我說,感覺米粒就跟個小大人似的。

其實這話說的很對,當我們把孩子當做“小大人”,平等的和他們交談效果,往往比把他們當做小孩子“哄”要好得多得多。

最後,放學了,就放下了。

很多家長很喜歡在幼兒園放學之後,追問孩子在幼兒園生活的各種細節。

當孩子說到開心的事情,家長們就跟着附和:“對啊對啊,你看幼兒園多好玩,明天我們還去。”

如果孩子說到不開心的事情,一方面家長心裏犯嘀咕不說,孩子又相當於把傷心事給回憶了一遍。得嘞,更傷心了,第二天更不想去了。

所以,我的建議就是,放學了,就放下了。

米粒剛上幼兒園那幾天,爺爺奶奶總想從米粒嘴裏套話,知道米粒喫了什麼,玩了什麼,老師好不好。

其實真沒必要,現在不管是照片也好,視頻也好,或者和老師的交流也好,我們都能知道孩子在幼兒園的真實狀態。

除非孩子主動願意交流,否則沒必要想法設法從孩子嘴裏套話。

尤其是對於分離焦慮比較嚴重的孩子來說,越問他,他回憶起來的不開心會更多。

每天米粒放學後,我和米粒爸接上他,第一句話就問:“米粒,想去哪?”

米粒有時候想去騎滑板車,有時候想去書店看繪本,有時候想去遊樂場,但不管他想幹嘛,我和米粒爸全部都答應,通通都滿足。

那段時間,放學時光總是我們一家人最歡樂的時光。

對於米粒來說,幼兒園就是他日常生活的一個步驟而已,放學了,還是可以跟爸爸媽媽一起做各種有趣的事情,一起玩一起笑,生活沒有因爲上幼兒園而發生巨大的改變。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反而更願意和我們分享幼兒園的各種事情,嘴裏一直不停的叨叨着:“幼兒園也有這種……”“老師今天說了……”

一舉兩得。

作者簡介:@米粒媽愛分享(歡迎關注哦),美國海歸、原500強高管麻麻一枚,專注於0-5歲寶貝的科學養育、英文和數學啓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薦,歡迎關注!(5-12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頻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