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这是什么?”冯老师拿着铅笔问。“这是铅……笔。”“这是什么?”“这是橡皮……擦。”当简单的认知话语从特殊学生谢海华口中结结巴巴地说出来时,在场的老师和邻居们都不由自主的为他鼓掌,他的父亲也流下了激动的热泪。这是10月21日,永州市东安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第5次到谢海华家送教上门时发生的可喜一幕。

  谢海华今年12岁,家住东安县新圩江镇金浪村,当他1岁时突发高烧,因家中困难,交通不便,耽误了治疗,患上了脑膜炎,落下了后遗症。海华父亲今年51岁,老实木讷,话不多;母亲29岁,智障,不会说话,终日足不出户,家中还有一个7岁的妹妹,现在隔壁村的大埠头小学读一年级。目前,全家暂借住在表亲的老宅中,家徒四壁是他家最真实的写照,属建档立卡户,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经济来源,依靠社会兜底保障基本生活,新圩江镇政府为他家争取了异地搬迁政策,房子正在建设中。海华由于身体原因和所处的生活环境,很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学会的只言片语也是含糊不清,不熟悉的人都以为他是哑巴,生活只是半自理状态,认知能力极其低下。但是他又非常渴望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读书,每天拎着一个别的孩子扔掉的旧书包,在门前田野里穿荡。

  为圆谢海华的“读书梦”,东安县特殊教育学校针对该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送教方案,安排专门的老师,每月进行1~2次上门辅导,由于路程较远,需要3个多小时的车程,再走20分钟的山路才能到达他家。据该校送教老师介绍,谢海华不爱说话,见识的东西也少,老师们首先从他喜欢的活动入手,先慢慢的接近他,陪他一起说一说、唱一唱、画一画、跳一跳,谢海华从开始的躲避,到简单的模仿,再到积极的参与。他不会穿衣服,老师就手把手教他,然后又让他模仿老师一件一件的穿。现在,海华同学能分清男女,会说简单的词语,还能同时穿好两件衣服。每次大老远的看见老师上门辅导,他就会高兴激动地又笑又跳,欢快地跑下山来迎接。老实巴交的海华爸爸笑着对老师说:“海伢子,就喜欢你们,听你们的话。”

  特殊教育学校负责人告诉海华爸爸:下一步,针对孩子的情况,主要进行语言、生活认知、生活自理等方面的训练。只要他基本能够自理生活和基本交流,马上安排海华接到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给他一个更好的环境。同时,老师们告诉海华爸爸一些训练孩子的方法,并针对孩子的日常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提高海华的学习效率,共同完成对他的教育。

  据悉,像谢海华这样的送教对象在东安不只一个,近年来,东安县紧扣“不让一名孩子因贫失学” 和“有书读,读好书”的工作目标,大力开展教育扶贫工作,同时,对该县“三类残疾儿童”进行了全面的摸底排查,采取“一人一案”工作制度,通过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和送教上门等方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接受优质的教学资源。目前,东安县已有87个特殊儿童有了“私人教师”,接受送教上门服务,把特别的爱送给这些特别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通讯员 胡南南 邓满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