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邹佳雯

在7月12日开始的四天时间里,一场关于特殊教育的经验分享,将从上海出发,抵达包括印度尼西亚、老挝、柬埔寨等在内的东盟各国。

7月12日下午,中国—东盟中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共同举办的“东盟国家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工作者领导力培训”在位于上海师范大学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顺利开幕,标志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与东盟各国在教育领域开启了新的合作维度。

为回应东盟各国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工作者对提升能力的迫切需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策划了为期四天的培训,内容涵盖上海特殊教育的发展特征,上海特殊教育的课程、教学与师资建设,上海特殊教育学校典型办学案例以及上海中小学融合教育的开展等四大模块。培训开幕式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印度尼西亚、老挝、柬埔寨等多个东盟国家约1000位参加培训的特殊教育工作者在线出席。

线上合照。

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周浩黎表示,近年来,印尼与中国在经济、教育、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增强,中国与东盟携手构建了最全面、最具实质性、最互利的战略伙伴关系。此次活动是中国和印尼首次开展的专项培训,旨在支持特殊教育人才素养的发展,为增进相互了解、加强双方关系作出巨大贡献。

去年11月,“赋能乡村教师—中国-东盟教师专业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搭建了上海与东盟国家在基础教育领域互学互鉴的平台。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王平指出,此次培训聚焦特殊教育领导力培训,具有特殊意义。特殊教育是中国和东盟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的领域,上海这些年把发展特殊教育作为彰显城市温情、体现教育温暖的名片。

当日,为期四天的线上培训正式拉开帷幕。上海市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陈东珍从上海的特殊教育管理、特殊教育的办学体系、经费投入、资源配置、课程改革、队伍管理、专业服务网络七个方面系统介绍了上海市特殊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她表示上海的特殊教育从特殊儿童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实施融合教育,使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享有同等的教育机会与条件,积极推进医教结合,建立了教育机构与医疗机构、教师与医生的合作机制,共同为特殊儿童提供优质的专业化教育服务,促进特殊儿童全面发展。

上海市青浦区辅读学校校长陈建军以“从接纳走向融合—让特殊学生公平享受优质教育”为题,讲述青浦区在推进特殊教育的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进步:一是完善特教体系,在促进各学段协调发展方面有新突破;二是深化医教结合,在提升特教专业服务能力方面有新举措;三是加强课程改革,在提升特殊教育质量方面有新成果;四是推进融合教育,在特殊教育主题地位方面有新彰显;五是强化保障机制,在特殊教育系统支持方面有新面貌;六是创新区域特色,在特殊教育服务方式方面有新行动。

发展高质量的特殊教育是中国和东盟各国筑造稳固的社会“兜底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办方表示,本次培训的顺利开展将有力推动上海特殊教育发展经验的提炼与总结,同时也为东盟国家特殊教育学校工作者提供发展本国特殊教育的新视角。

责任编辑:吴剑 SF03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