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2

  塔加克·科裏

  國際海事組織成員國須關注北極原住民的警告。

  重質燃料油是一種高污染的化石燃料,是世界各地船舶使用的主要燃料。圖片來源:axily

  數百年來,北極地區的方方面面,不論是領土法案或國家地位,還是捕鯨、販賣毛皮,都受到了國家及國際法案的影響。

  但隨着國際海事組織(IMO)會議在倫敦召開(10月22日至26日),政策制定者們面臨着另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即北極氣候急劇變暖,即使是隆冬時節,北極的浮冰仍在減少。

  北極海冰的消失使得這一地區航道的通行量增加。對貿易而言或是利好消息,但對環境而言卻是場災難。

  大約十年前,北極理事會發布了首個《北極海洋航運評估報告》,指出航運漏油事件是該地區面臨的最大威脅。爲加強北極航運規範,2016年12月,美國和加拿大宣佈將 “逐步減少”污染程度最高的船用燃料,即重質燃料油(重燃油,HFO)的使用。

  隨後,2017年3月,包括加拿大、芬蘭、冰島、挪威和美國在內的七國政府向國際海事組織提出正式請求,要求海事環境保護委員會在其工作項目中增加有關措施,減少北極水域船舶運輸過程中使用和裝載重燃油風險的內容。

  此外,在國際海事組織的討論過程中,這一請求也得到了丹麥、瑞典和俄羅斯等其他北極國家的支持;其他一些國家也同樣關注北極野生動物、資源及當地居民的保護問題。

  需要保護的南大洋地區

  圖表來源:皮尤慈善信託基金會 (Pew Charitable Trusts)

  重質燃料油是一種高污染的化石燃料,是世界各地船舶使用的主要燃料。無論在何處使用,都會影響海洋環境和氣候;但如果在北極寒冷水域中發生泄露,它消解的時間會更長,會給人類和生態系統造成長期的破壞性影響。

  重燃油的有害空氣污染物排放也比其他化石燃料高得多,包括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懸浮顆粒和黑碳等。這些排放物沉積在北極的冰雪上時,黑碳導致的氣候變暖效應至少是排放在廣闊海域時的三倍。

  海洋是北極居民的生命線,不僅是他們的衣食來源,還孕育了他們特有的文化。隨着冰川融化,將會有更多的船舶駛入一些海洋生物的重要領地,而這些物種也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

  作爲北極地區的應急反應隊伍中的一員,重燃油泄漏的風險令人深感憂慮。處理此類泄漏的設備設置在距努納武特海岸數千公里的地方,且設備數量還有可能較爲不足。對於努納武特人來說,儘可能保持清潔的北極環境符合人類的共同利益。逐步淘汰重燃油能夠降低人類生存和生活方式所面臨的威脅。

  兩年前,在倫敦參加國際海事組織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會議時,我加入了一個北極原住民領導人代表團,與國際海事組織祕書長林基澤(Kitack Lim)一道,共同探討了我們對於航運的海上安全和對北極社區環境影響的關切。討論中我們提出了重燃油的問題,並且提出國際海事組織中應當有當地原住民的常駐代表。

  會議的最後一天,林祕書長和幾個北極國家都表達了他們對重質燃料油問題的關注,並提出需要進一步考慮其所帶來的風險。

  逐步淘汰重燃油的勢頭在不斷推進。2017年1月,在挪威特羅姆瑟舉行的北極前沿大會期間正式簽署了《北極承諾書》。北極前沿大會上,各個組織、社區、企業和旅遊業者們匯聚一堂,要求國際海事組織逐步禁用重燃油,並敦促航運業在禁令實施前改用質量更高的替代燃料。目前已有100多個代表北極廣泛利益的組織及個人簽署了《北極承諾書》,他們中有航運公司、港口、託運人、原住民團體、旅遊機構、探險家和攝影師等。承諾書的簽訂充分代表了各界對重燃油禁令的支持力度和深度。

  同樣在2017年,爲着手製定措施降低北極水域重燃油使用的相關風險,國際海事組織成員國受邀提交具體建議以供審議。芬蘭、德國、冰島、荷蘭、新西蘭、挪威、瑞典和美國等八個成員國提出了在北極水域禁止使用或裝載重燃油的提案。討論期間,該提案得到了更多成員國的支持,儘管對於一些國家而言,該方案在社區經濟影響及環境效益的評估問題上還有待商榷。

  如今,距我首次造訪國際海事組織並參與北極原住民領導人代表團與IMO祕書長的會談已經過去了兩年,國際海事組織亟待採取下一步措施,禁止北極地區的重燃油使用。而本月則即將迎來這樣的機遇。在新一屆倫敦會議上,國際海事組織成員國必須開始啓動禁止北極水域船舶運輸過程中使用和裝載重燃油的相關工作。

  有關降低航運對北極地區社區影響的討論,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際海事組織的國際會議上,都需要聆聽北極的聲音。航運法規需要反映航運給因紐特人的生計和狩獵帶來的風險。北極地區必須逐步禁止使用世界上污染最高的航運燃料,我們的領土需要得到保護,海洋的健康則利在千秋。

  翻譯:於柏慧

  推薦 0

  財新博客版權聲明:財新博客所發佈文章及圖片之版權屬博主本人及/或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博主及/或相關權利人單獨授權,任何網站、平面媒體不得予以轉載。財新網對相關媒體的網站信息內容轉載授權並不包括財新博客的文章及圖片。博客文章均爲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財新網的立場和觀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