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國家在環保領域動真格,環保執法力度越來越強,尤其是中央環保督察、專項督查、強化監督等行動此起彼伏,讓一些地方倍感壓力,因爲擔心環保考覈不過關影響政績,索性搞起了簡單粗暴的“一刀切”。

按道理說,污染治理關係着老百姓的“菜籃子”、“米袋子”和“水缸子”,而且人民羣衆對於藍天白雲、青山碧水、生存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可是頻發的“一刀切”讓許多人對環保產生了誤解。

不久前的一次座談會上,一位環保基層人員滿腹委屈地表示:“就是因爲‘一刀切’,導致現在人民羣衆對環保工作產生了牴觸情緒,非常不利於工作的開展。這簡直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出現上述情況,可以理解,但因爲“一刀切”問題,不支持環保,就大錯特錯了!首先,環保工作的初衷並不壞,國家層面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規,把生態文明建設上升至戰略高度,建設美麗中國,推動高質量發展,與民生不謀而合。

“一刀切”是什麼?按照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的說法,它就是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所以我們不能以偏概全,因爲部分地方的“一刀切”問題就對國家的環保大計全盤否定。

有網友這樣說:“如果任憑污染問題蔓延,不管不問,喫的是污染土壤生長的食物,喝的是污染過的水,呼吸的是霧霾,這樣的生活,即便賺再多的錢,怕還不夠喫藥看病的吧?”

當然,“一刀切”無疑是值得反思的。無論站在哪個角度,我們都不允許讓環保“一刀切”等胡亂作爲來抹黑環保督察。同時還要警惕,一些地方嘴上喊着禁止“一刀切”,實際上做法越來越巧妙,“神不知鬼不覺”地搞一刀切,比如口頭通知,這樣就查無實證。

不管怎樣,現在環保“一刀切”行爲已經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地方只有真正理解國家推動環保的內涵,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拿出切實可行的治理政策,並接受廣大人民羣衆的監督,這樣纔是禁止“一刀切”該有的態度,而不是“雷聲大,雨點小”,停留在表面。

最後,警告那些搞“一刀切”的地方,國家層面禁止“一刀切”同樣動了真格,鋌而走險的行爲就是在玩火,而玩火必被抓,自食其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