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兵清点便利店的货物。每日甘肃网记者李杨摄

  每日甘肃网10月26日讯(记者李杨)26岁的何文兵将申请办理下来的营业执照,端端正正地挂在了新房子一楼大厅里最显眼的地方,各色日用商品也摆放得整整齐齐。虽然这里的经营范围目前实际上只是“便利店+电商服务点”,但何文兵的营业执照的名称栏却写着“南丹县多侬客栈”的字样。明明是小商店,怎么营业执照名称内容含有“客栈”字样呢?来吧,一起听听何文兵的故事。

  “以前住的就是泥巴房了,下雨天会漏雨。下冰雹的天气,冰雹会把屋顶的瓦片打碎,那都需要钱来修补么,所以会很心疼的。”何文兵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南丹县“千家瑶寨万户瑶乡”异地扶贫搬迁里湖王尚安置点c区3503号的居民,同时也是一名白裤瑶族同胞。南丹县里湖瑶族乡乡长陆朝金介绍说,南丹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云贵高原南缘,总人口32万,有壮、汉、瑶、苗、水、毛南等23个民族。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因男子穿齐膝白裤而得名,总人口5万多人,除少量分布在贵州省荔波县及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外,4.7万人居住在南丹县境内,南丹县是白裤瑶人口聚居区,被誉为“世界白裤瑶乡”。白裤瑶群众普遍居住在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资源匮乏、交通不便、通信不畅的大石山区,大部分处于极度贫困状态,甚至个别白裤瑶人口聚居的村屯贫困发生率高达80%。

  

  南丹县里湖瑶族乡乡长陆朝金介绍白裤瑶族相关情况。

  “以前居住的地方距离这边有20多公里路,因为没有信号的原故,要去找人只能碰运气。”何文兵边收拾店里的货物,边笑着跟记者聊着过去的那些儿事。“种玉米、水稻,从小的印象就是书中所说的‘男耕女织’吧。家里父亲下地干活,母亲就做我们白裤瑶族传统的衣服;冬天基本上都在打赤脚,能够穿上‘水鞋’(当地对塑料凉拖鞋的称呼)就感觉很好了……”

  2008年开始,为了给家里减轻生活负担,刚16岁的何文兵离开学校外出打工了。

  广东、浙江;计件工、群众演员……何文兵在各个城市之中努力地打着工。

  “打工、存钱,我想在十来年的时间内让家里的老人也住上‘城里人’那样的房子。”何文兵回忆着说到。

  2017年,何文兵的“梦想”照进了现实。当年5月17日,总投资4.3亿元的南丹县“千家瑶寨·万户瑶乡”易地扶贫搬迁旅游开发项目王尚片区安置工程正式启动了。占地面积约1200亩的332栋房屋共12.86万平方米,安置了包括何文兵在内的1227户6489人。

  然而,刚搬进新房子的何文兵和家里人以及乡亲们在喜悦的同时也有些迷茫。

  “当时这边安置点要建的时候,我家里的老人也都想了很多。老人们都在担心年龄大、不会说普通话、不能随意养殖、没有土地、没有多少文化,不知道出来了能干什么……”何文兵告诉记者:“当时不仅仅是老人们,就连我们也都有些迷茫,出来到底该做什么?”

  “针对乡亲们的这些想法,当地政府部门用实际行动来解决了他们的疑惑。”南丹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卢文华向记者介绍了南丹县依托旅游产业,带动异地搬迁脱贫的情况:“围绕依托安置区特点,我们通过在家创业、景区就业、发展产业、参与分红和流转土地经营等五种模式,培育‘五小’:培育‘小商人’。依托特色小镇、旅游景区、临街商铺,计划培育贫困户从事销售经营活动;培育‘小股东’。以扶贫贷款、土地资源、安置住房等要素入股当地部分企业获取分红;培育‘小职工’。引导搬迁移民进入当地企业就业,鼓励劳动力外出务工,有2000多名贫困劳动力转型为‘小职工’;培育‘小老板’。通过扶贫创业街、电子商务、农家乐等平台培育‘小老板’;培育‘小主人’。盘活土地资源,发挥土地主人作用通过流转土地经营、出租土地收取租金等培育新型‘小主人’……通过各项措施,我们让搬迁的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们的后顾之忧。”

  

  昔日的泥巴房变成了“小别墅”。

  “我现在的房子有160平米,楼上住人,楼下大厅开便利店、电商平台,顺便还做一些早餐,每个月盈利3000元左右……感觉和城里人的生活一样了!”何文兵笑着说到:“真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啊!”详细制定后续扶持发展规划(方案),因村因户因人施策,把输血与造血结合,促进搬迁移民脱贫增收——包括何文兵在内,河池市已有6.58万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易地发展脱贫。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包括南丹县在内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一直是广西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是广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设区市。历届河池市委、市政府大力弘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河池精神,克难攻坚、砥砺前行,一步一步朝着小康迈进。河池市农村贫困人口从1984年底的248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45.1万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03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4年的132元增加到2017年的8260元,年均增长239元;贫困发生率由1984年底的84%下降到2017年底的13.06%。其中,2016年河池全市实现18.95万人脱贫,脱贫人数排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位,91个贫困村脱贫摘帽;2017年实现12.58万人脱贫,141个贫困村脱贫摘帽,南丹县整县脱贫摘帽……

  

  何文兵(右一)闲暇之余也会和没有后顾之忧的乡亲们一起逗着笼中的画眉鸟。每日甘肃网记者李杨摄

  “现在手头的生意继续做着,时间差不多的时候我会办一个民宿旅馆,因为山脚下的南丹县‘千家瑶寨·万户瑶乡’易地扶贫搬迁旅游开发项目明年就会正式营业起来了,到时候外地的游客肯定会很多。电商服务中心、便利店、民宿客栈,再综合旅游景点一起来做,市场‘钱景’肯定很大。”在采访快要结束时,何文兵满怀信心的告诉记者:“我们还成立了一个白裤瑶青年创业团队,都是外出打工返乡的年轻人,里面还有几个大学生……只有先把自己做好,才能让别人相信我们,才能带动更多的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