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科技的時代正在來臨,贏科技者贏未來。”平安集團正逐步向科技驅動型公司的方向邁進。金融科技以數據和技術爲核心驅動力,正在改變着金融領域的運作模式,重塑金融行業的生態格局。平安集團憑藉自身的技術優勢,將科技與人工智能作爲重要的發展方向,構建未來社會的財務智能生態平臺。

文/董興榮;編輯/李菲

來源/《財資中國|財富風尚》雜誌2018年9月刊

財資一家(ID:TreasuryChina)微信公衆號首發

圖片來源:平安集團官網

平安集團致力於成爲國際領先的科技型個人金融生活服務集團。未來十年,平安將持續深化“金融+科技”、探索“金融+生態”,將創新科技聚焦於大金融資產、大醫療健康兩大產業,深度應用於傳統金融與“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汽車服務、房產服務、智慧城市”五大生態圈,打造發展新引擎。通過“一個客戶、多種產品、一站式服務”的綜合金融經營模式,爲4.36億互聯網用戶和1.66億個人客戶提供金融生活產品及服務。

“金融+科技”雙驅動戰略和生態佈局

平安集團確立“金融+科技”的雙驅動戰略,藉助智能認知、人工智能、雲和區塊鏈四大核心技術,推動傳統金融業務快速增長,持續提升平安綜合競爭力。目前,這四大核心技術已廣泛應用於核心金融業務的客戶經營、渠道管理、客戶服務和風險管控等場景中,極大地提升了核心金融業務的價值;併成功孵化出如陸金所控股、金融壹賬通、平安好醫生、平安醫保科技等一系列金融科技和醫療科技平臺,且部分核心技術已對外輸出服務。

四大核心技術:

1. 智能認知。平安致力於智能認知領域的研發及應用,實現精準高效的身份鑑別,賦能衆多應用場景。平安擁有世界頂級的人臉識別技術(識別準確率達99.8%)、聲紋識別技術(1秒內識別準確率達99.7%)及微表情識別技術(識別準確率95.8%,在OMG國際微表情評測中排名第一),併成功應用於智能貸款、智能風控、智能客服、智能家居等場景。目前,平安智能認知技術已應用於近70家金融及非金融機構。

2. 人工智能。平安集團已建立起貫穿人工智能主要環節的應用場景,覆蓋智能認知、智能預測、智能風控和智能服務。在技術層面上,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技術日趨成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AI作曲在世界AI作曲國際大獎賽中獲得第一。在應用層面上,爲客戶提供智能雙錄、個人貸款風控、中小型企業貸款審批和智能客服等功能。如人臉識別累計調用量超過10億人次,覆蓋金融、醫療、安防等200多個集團內外部場景;聲紋識別在APP登錄、身份覈查、黑名單識別等10多種場景上線,以及微表情變化已在普惠業務的貸款審覈等金融業務中得到全面應用。

3. 雲技術。平安雲承載萬億級資產規模的集團核心業務,併爲保險、銀行、資產管理、金融科技、醫療健康等行業客戶提供可靠、快捷、安全的實施方案。平安雲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藉助堅實的技術和數據積累,平安已實現在平安雲上分鐘級部署業務系統。目前平安專有云已向415家銀行、14家保險公司提供服務。

4. 區塊鏈。平安壹賬鏈技術可提供安全、可追溯、高效的交易記錄方式,可應用於資產交易、融資貸款、醫療健康、房產交易等場景中。目前,平安成功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金融和醫療等實際場景。在金融領域,截至2017年12月31日,平安集團爲中小型企業建立了17000多個區塊鏈節點;在醫療和房產領域,平安通過壹賬鏈技術成功實現了區域醫療聯合體信息互通,建立了房產交易平臺。

2018年,平安集團全面向“金融+生態”戰略轉型。“科技賦能金融,科技賦能生態,生態賦能金融。在8月22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這樣概括平安集團的戰略路線。科技賦能金融,即利用科技賦能平安集團的傳統業務。科技賦能生態,即通過各類實用的科技,去拓展各個生態圈。隨着這些生態圈逐步搭建,生態圈將反哺金融業務,實現“生態賦能金融”。

科技驅動下的智能化、平臺化的智慧財務

1. 財務創新:從1.0邁向3.0

爲適應新的環境和新的戰略,平安集團財務採取矩陣管控模式,應對多元化發展並實現資源共享和風險控制。平安集團於2004年啓動財務集中,開啓財務創新之路的序幕,成爲國內首批建設財務共享中心的集團企業,走過了“一年規劃、三年創建、九年運營”的歷程,不斷挑戰全新的高度。

秉承平安集團優秀的創新DNA,其財務創新步入了3.0階段。

財務創新1.0——財務集中,即多中心+產品化構建支持全集團全財務業務的大運營體系。通過財務集中系統平臺,實現了內外聯通,全流程集成。財務共享服務業務範圍相對比較多,包括費用、資金、總賬、估值、稅務、綜合六大產品運營。

財務創新2.0——“移動+互聯網”,通過“財酷平臺”移動化模式,進行端對端管控,顛覆傳統報銷流程;通過打造E採服務平臺,打通採購履約“最後一公里”,通過“平臺化+數據化”的智能採購,提倡便捷高效陽光的價值主張。

財務創新3.0——財務智能,即從最初的互聯網到綜合應用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手段,實現基於數據挖掘與分析、機器學習的財務變革,實現自動化、智慧化,最大限度發揮財務數據價值。

2. 財務共享:產品運營模式賦能業務與生態

平安集團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以核心產品線——費用、資金、總賬、估值、稅務、綜合爲依據進行足跡結構框架的劃分。每個產品線都有專門小組負責,並由產品經理進行監督。同時還提供包括決策支持、風險管理、緊急支持等增值服務。

2003年,平安數據科技的雛形平安集團後援管理中心成立,作爲全國首家集中運營中心,通過三次大規模集中,建成了佈局全國的作業網絡與綜合金融服務體系,十多年來一直代表着中國金融業運營的最高水準。2004年,平安直通的前身平安集團渠道發展事業部成立,作爲集團共享的銷售平臺,新渠道自主開發國際領先的電話銷售系統、率先建立先進規範的遠程電話銷售體系,幫助平安電話車險、平安壽險電銷建立遠程銷售領域的領先地位,孕育了遠程貸款和投資等多條業務,並在網電移一體化、數據管理與營銷、客戶經營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2016年將平安數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平安直通諮詢有限公司進行整合成立了深圳平安綜合金融服務有限公司(簡稱“平安金服”)。平安金服總部位於上海,目前已在上海、深圳、成都、蘇州、洛陽、合肥、內江、西安、濟南建立9個集中作業中心和3個遠程銷售諮詢中心,共有員工近1.5萬人。平安金服爲平安集團65家專業公司提供財務共享服務。2018年6月14日,平安金服與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信達”)在北京召開項目啓動會,標誌着平安金服財務共享中心正式開啓市場化征程,開始輸出服務。平安金服憑藉業內經驗和專業的諮詢服務能力,聚焦中國信達的具體需求,爲其提供全集團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頂層藍圖設計、整體建設規劃等工作,量身打造全流程、智能化的中國信達綜合財務共享中心,助力中國信達實現財務共享、提升管理效率、控制運營成本和風險的目標。

財務共享服務平臺包括會計服務和資金服務等主要模塊。在共享服務的模式下,各家專業公司客戶把可以集中或想要集中的財務業務交給數科財務作業中心,由後者進行拆分或打包,交給這個平臺上的各條服務線,由他們按照客戶要求完成財務處理或提供財務服務。這種模式的核心是在先進網絡系統支持下的標準化、集約化——通過標準化把複雜的工作變得簡單、規範、單一;通過集約化把瑣碎的工作合併,降低件均成本。財務作業中心最初只負責費用審覈和報銷,之後將服務的範圍延伸到資金收支及覈算、總賬覈算、賬戶開立變更、投資交割、固定資產的新增統計和報告、稅金遠程申報等業務,甚至還擴展到投資產品的估值覈算。

此外針對集團內部的一些小型公司,財務作業中心嘗試推動全委託模式,除承擔現有的會計覈算、資金往來業務外,還涵蓋預算編制、會計報表編制、日常稅務申報、出納審計等工作,提供整套財務管理服務。結合業務管理實際,財務作業中心採用了矩陣式組織架構,部門負責人下轄數位服務線經理,分別管理不同的服務流程。各個地區設置現場運營經理,承擔該地區的人事、行政等運營管理。例如資金服務線經理,負責資金服務線的業務承接、標準制定、計劃安排、過程監控、目標分析等,成都分中心運營經理則要負責當地服務線(包括資金服務線)之間的資源協調、人員人事及行政管理等。

3. 智慧財務:領跑智能時代財務創新

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成熟並被運用於實踐中,平安集團基於數據挖掘與分析、機器學習等有利條件,持續推動財務智能化變革,具體運用在智能風控、智能審覈、智能資金和智能覈算方面。(本文有刪減) 平安集團如何藉助四大核心技術提升了核心金融業務的價值?有哪些實際應用?平安集團AI財務智能共享核心引擎如何運用?詳細內容請訂閱《財資中國|財富風尚》雜誌2018年9月刊查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