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再出发!“第三届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峰会”于10月19日盛大开幕!峰会以“新时代一流工程教育建设:创新与行动”为主题,聚焦国际国内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从传统工科专业升级与改造、新兴工科专业布局与建设、课堂革命与教学创新、现代产业学院与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工程专业认证与本科专业类国家质量标准等多个方面展开研讨和交流,助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工程教育再出发。

  嘉宾致辞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拥有超过百年的历史,但目前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有一定差距。进一步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培养优秀的工程人才,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四川省高度重视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有力推动了四川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要从工程实践能力、通识性工程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三个方面,调整工程领域人才培养模式。以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拉开序幕,诸多重大创新和变革正处于临界期。在新工业革命的背景下,工程领域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调整,以适应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

  中国要大力推进新工科建设,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准的定位,全力办好高等工程教育,培养大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工科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主题演讲

  

  新工科最大的核心问题就是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我国正在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还需要走很长的道路,还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在我国,一流企业还很少,创新能力不够。而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归根到底还是高校的问题。当前正在推动的“双一流建设”就是要培养一流的人才、要出一流的成果。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技术时代,其最大的特点是智能化。为了顺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电子科技大学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开拓了人工智能的培养方向。一方面,服务国家战略;一方面,通过本硕博连读方式,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的杰出人才。目前,该学院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在传统的工程学科中,学生会碰到一些障碍、困惑,还会有一些抱怨。有些学生,是为了修学分而修学分,是被动选择的。通过工程学科合作项目,总结出了一种新的工程教育模式。该模式包括三个因素:学生社区、项目启动和项目展示。

  新工业革命已经根本性的改变了传统产业和劳动力市场,需要全新的工程人才,这也是新工科提出来的背景。新工科教育改革和模式的转变是工程教育的全面改革,也是面向未来、面向产业的改革。我们需要对国内外工程学科建设的情况进行分析,学习并借鉴成功的经验。

  高端对话

  

  在高端对话环节,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冯晓云、重庆大学副校长廖瑞金、福建工程学院校长童昕、浙江大学本科生院教务处处长胡吉明、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沈毅、上海交通大学副教务长吴静怡、四川大学教务处处长张红伟、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黄廷祝等8名专家发言。

  他们就新工科内涵建设、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学科竞赛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对话环节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陆国栋教授主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