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一书中,实战派育儿专家伊丽莎白.克拉里以三角凳理论为基础,把自己40年的育儿经验总结成10大策略,32种替代打骂的方法和150种现场问题解决技巧,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帮孩子养成好习惯,让孩子变得更积极,更独立,更有幸福感。许多父母之所以打骂孩子,是因为不知道如何避免冲突,其实很多问题和烦恼都可以通过亲子间坦诚的交流和周全的计划来避免,想要减少和孩子发生冲突的频率和激烈程度,需要遵守4项基本原则。

俗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在有些父母心里,孩子犯错,最直接有效的教育方式莫过于打骂,看到孩子痛哭流涕的认错,父母就以为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被教育好了,但真的是这样吗?

曾经有一个问卷调查:当你父母打你的时候,你心里在想什么?可选项分别是:A、改 B,怕 C,恨。结果在800份问卷里,选“改”这一项的居然是0,40%的儿童想到的是“怕”,60%的儿童想到的是“恨”。

由此可见,用打骂来惩罚孩子,不但没有教育作用,反而在他们心里种下仇恨的种子,让他们变得更叛逆和不服管教。

那不打不骂能教育好孩子吗?当然能!

在《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一书中,实战派育儿专家伊丽莎白.克拉里以三角凳理论为基础,把自己40年的育儿经验总结成10大策略,32种替代打骂的方法和150种现场问题解决技巧,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帮孩子养成好习惯,让孩子变得更积极,更独立,更有幸福感。

一,什么是三角凳理论?

伊丽莎白.克拉里认为,儿童教育就好比一把三角凳,凳子要立稳,需要三条腿支撑,儿童教育的“三条腿”分别是:对自身价值观的了解,对孩子合理的期望,对自我需求的尊重,三者缺一不可。

简单来说,就是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孩子,父母都要明确目标和价值观,知道自己真正看重的是什么,想要什么?同时从实际出发,根据孩子和能力做出合理的期望,不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无法实现的事情上。在育儿过程中,父母还要学会自我激励和享受生活,当父母积极乐观,快乐幸福时,孩子才会更轻松愉快和幸福。

二,如何避免冲突?

许多父母之所以打骂孩子,是因为不知道如何避免冲突,其实很多问题和烦恼都可以通过亲子间坦诚的交流和周全的计划来避免,想要减少和孩子发生冲突的频率和激烈程度,需要遵守4项基本原则。

首先,事先考虑周全

自从生了孩子,朋友小佳的生活范围就是家和小区,自己从未单独带孩子出去,因为她总是担心孩子会出现什么棘手的问题,会让她束手无策,比如孩子突然在公共场合哭闹,提不合理的要求,无聊等等。

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只要事先考虑周全,棘手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比如带孩子出去和朋友聚会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因为无聊而哭闹。这样的情况,我们完全可以在事先准备好孩子的玩具,书籍,零食,当孩子出现无聊的状况时,用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其次,讲明期望

一次在一个环境优雅宜人的地方吃饭,自从隔壁桌来了一家四口后,气氛就被破坏了,整个大厅充斥着他们的吵闹声,服务员再三提醒孩子不要吵闹,但无济于事,直到有人跑去对夫妇讲,请管一管你们的孩子,那对夫妇才让孩子小声一点,但是好不过3分钟,两孩子又吵闹起来,有人质问其父母,他们还很有理的怼到:“他们有这么吵,有什么办法?等你以后有孩子就知道了。”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对孩子讲明自己的期望,孩子年龄小,眼界不宽,涉世未深,经历也有限,他们还不能理解规则或规矩,作为父母,我们就要事先告诉他们。比如孩子在餐厅里吵闹的事情,我们可以在去餐厅前,讲明自己的期望,希望孩子能安静文明,并约定好,告诉他们不可以大声喧哗,四处乱跑。做得到就带他们去,在路上提醒一次,到了餐厅,再告诉他们一次要遵守约定即可。

再次,整理情绪

一般情况下,父母都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一些强烈的愤怒,沮丧,无助等情绪,会让我们暂时丧失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善于梳理自己的情绪,当我们能理智冷静地看待问题,就能很快想出解决办法。同样,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我们也可以帮助他们梳理情绪和想法,这样更容易帮他们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书中例举4种关于整理情绪的方法,分别是注意情绪变化,积极倾听,我讯息法,画饼充饥。拿画饼充饥来举个例子,画饼充饥的意思也就是,当现实中不能满足孩子的愿望或要求时,我们可以和他讨论他的要求,通过讨论转移注意力,同时在幻想中满足他。

作者伊丽莎白.克拉里有一次大清早带4岁的儿子出去,当孩子看到快餐店标志的时候,要求停车买甜筒吃,被拒绝后一直嚷嚷,还不停地踢椅子。对孩子的表现,孩子爸爸没有打骂,而是和他讨论起关于甜筒的类型,口味,不一会气氛就融洽了起来。

最后,订立规则

打骂教育会在短时间里有成效,但却会给孩子留下长久的阴影,所以我们要给孩子订立规则,尽量少打骂孩子。有4种方法,避免重复要求,想好再说,为孩子听话做好铺垫,辅助孩子听从。

很多孩子一看电视就忘记时间,父母说了很多不要看了,但是孩子就是不听怎么办呢?我们可以订立规则,事先和孩子商量好看几集或者多少分钟,快到时间的时候提醒一次,到时间后就关掉,经常重复命令,会让孩子以为父母说一遍只是说说,说3遍以上才是真正希望他做。

当孩子不兑现诺言时,要想好再说,不要随便威胁,比如再不关掉,就不准出去玩,不准吃饭等,结果说了又做不到,会让孩子觉得无所谓。好办法是辅助孩子听从,当时间到了,要关电视时,我们可以说:“你是想自己关掉电视,还是我来关呢?”只要父母坚持按订立的规则做,孩子就会明白父母做事的风格,他们就不会经常试探父母的底线,得寸进尺。

三,如何用书本中的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中,伊丽莎白.克拉里将解决问题的步骤,分为5步,分别是界定问题,收集数据,探索潜在解决方案,评估,选定与实施方案,评估,修改和重复。下面我们就用实例具体来说说如何做。 开学一周了,4岁的小明总是拖拖拉拉,给他穿衣服就像打架一样,总是不配合,一会说要先穿衣服再穿裤子,一会又说要先看会书,一会又说自己的玩具布偶不见了要找,所以每天他去幼儿园都迟到了。

1,界定问题

也就是根据孩子的行为,具体描述问题,在这个例子里,我们可以这样描述:小明早上拖拉,无法按时去上学。

2,收集数据

观察记录:孩子一周内迟到5次。

4岁孩子拖拉正常吗? 正常!能自己穿衣服,且不需要父母督促就能自己起床,至少要5岁以上。 确定自己的期望是什么?想要孩子按时起床,别拖拉和迟到。

3,探索潜在解决方案

方法一:鼓励期待的行为

当孩子比昨天早起了5分钟/自己穿好袜子/衣服/裤子/没有哭闹时,及时的鼓励他,告诉他,今天表现不错,有进步!

方法二:认可他的感受 对于一个4岁的孩子来说,每天7点多就起床上学,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方法三:说明后果

如果7.50前不能赶到幼儿园,幼儿园就关门了,,还没有早餐吃,不能领小红花等等。

4,评估,选定与实施方案

从多种方法里选择几个最合适最有用的方案,然后去实施它。

5,评估,修改和重复

用一周的时间去实施这些方法,不起作用就修改或者重新想新办法,如果有办法管用,那就重复下去,一直帮孩子养成习惯。

斯科特.派克曾说:父母的爱,决定了家庭教育质量的优劣。充满爱的教育带来幸运;缺乏爱的教育只能导致不幸。

别打着为孩子好的理由,让恶毒的语言刺向孩子心里,让拳头落在孩子的身上,也不要毫无原则的溺爱孩子。真正的好教育,是父母和孩子间心与心的交流,《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吧。用这套实用优雅的教养法,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帮他们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