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興才老師原是襄陽教育戰線上的一位老兵。現在爲了帶孫子,不得不暫時移居北京。他對生於斯,長於斯的襄陽充滿了無限熱愛和眷戀之情。他在閒暇之餘,總愛掀開襄陽這塊熱土,尋找記憶中的明珠。

記憶中的明珠

――羅興才

我的老家在呈鋸齒狀的八條崗,是呈"旦"字型村莊中的一個小單莊,位於南北方向的"一"字的中間,居住着三戶羅姓人家。

"日"字和"一"字分臥在東西兩條黃土崗的崗腳下,隔衝相望。崗上是掛坡地,俗稱旱地,種植五穀雜糧;衝裏又有兩類梯田:一類是正沖和崗腳的結合部的土地,水旺年份麥稻輪種,水缺年份則麥雜相間,人們稱其爲榜田。一類是在"凹"字中間的那些梯田,無論任何年份都實行麥稻輪種,被稱爲正沖田。

"一"字的北端是住着三戶雜姓人家的單莊,南端是三戶陳姓人家居住的單莊。"日"字處則呈"日"型居住着5戶顧姓人家。正因爲四個單莊合起來爲一個村後,顧姓人家居多,所以,四個單莊合稱爲顧家灣。

顧家灣的"灣"本來應該用"壪",可能因爲村莊的前後左右星羅棋佈的佈滿了堰塘,所以,才被人們改用了"灣"字。

顧家灣早己銷聲匿跡,但在星羅棋佈的堰塘中的顧家壋,卻依然像一顆燦爛的明珠大放異彩,因爲其他的堰塘都己淤平乾涸,唯有她仍然碧波盪漾。

顧家壋位於"一"字和"日"字型兩部分村莊的中間,居全村正衝梯田的上端。

可能因爲她在全村所有堰塘中蓄水量最大,澆灌的正沖田最多,才使她的名字別具一格,別的都叫這堰那堰,唯她被衆星捧月,被稱爲壋。

顧家壋不僅因爲其蓄水量多,承擔着澆灌全村人佰餘畝正衝當家田的重任,而且因爲她常年有水,而成爲我們這一代人少年時代的樂園。

我們記事的時候,已是走互助合作的康莊大道的時代了,雖然四個單莊的住戶不多,但孩子可以隨便生,我們這一朝(年齡相仿)的人全村也有十多個。大人們在一起幹活,我們小孩子則在一起玩耍。 到了夏季,我們會不約而同的從四面湧向顧家塘,赤條條地跳進水中洗澡。那時候沒有游泳這一說,自然不知道什麼仰泳、蛙泳之類的名詞,只會講打撲通、鑽迷子、推仰磨、踩水之類的土話。不管叫什麼名字,反正大家在水裏模仿大人的動作,無師自通地學會了在超過自己身高的水中,應用自如地活動着,嬉戲着,常常心曠神怡,樂而忘返。

尤其讓我們興致勃勃的事是在顧家塘捉魚。

在裏面捉魚的方式多種多樣,但我記憶猶新的有三種:一種是在夏季下雨的時候,顧家壋的魚順着壋上面通往水田的水溝上游,大人們用網攔在水溝與顧家壋的接合部,那些魚就會自投落網。每當大人們收網時,我們會爲收穫的一網一網的魚高興得手舞足蹈。一種是夏季的中午時節,各家各戶的大人們用一種圓臺形的魚罩罩魚的場景,更讓我們歡聲雀躍。罩魚的大人們,一會排成一字形,一會排成人字形,從一個方向朝同一個方向一邊大聲吆喝,一邊舞動着大同小異的魚罩"齊步走"。罩到的魚,就是甕中捉鱉了。執罩人先是用雙手把魚罩朝下壓一壓,使魚罩和壋底之間無縫可鑽,然後左手扶着罩口,右胳膊順着罩口伸進罩中,順着順時針方向不斷地轉動着,直到捉住罩中的魚方爲罷休。當把捉到的魚小心翼翼的從罩中掏出,放進掛在腰間備好的小布袋中的時候,壋岸上的孩子們就會興高采烈一陣子。

最讓我們開心的是第三種方式一一自己捉魚。這樣的事在我記憶中發生過兩次。

一次是壋裏的水只有腳脖深,黑魚的身子都鑽進塘泥裏,只把頭露在泥面上,我們只要發現翻氣泡的地方,伸手下去就能捉住一條肥嫩的黑魚。一袋煙的功夫,我們就能心滿意足的滿載而歸。這已是撿露壺了,因爲大人們已經捕捉過一次,大籃小筺的魚已經搬運回家了,家家戶戶門口都曬着一片片白花花的魚。因爲那時既沒有冰箱可以冷藏,又沒有商品意識拿去出售,只好把魚剖好後曬成乾魚。

另外一次是一年乾旱的夏季,顧家壋的水幾乎要乾涸了,但壋中有一口直徑十餘米的圓坑,還存有滿滿的水,據大人講,之所以圓坑中的水一直沒有乾涸,是因爲有泉眼,可以源源不斷地湧進水。我們一羣孩子牽着耕牛去飲水時,發現水中還有魚,大家就爭先恐後地脫光身上的衣服,跳入圓坑中捉魚。我發現圓坑壁上有個洞,手伸進去,發現滿洞鑽滿了黃鱔,但擔心被別人發現搶走我的好事,就悄聲無息地把兩隻手都伸進洞裏,張開手掌妄圖抓住很好的黃鱔,結果黃鱔一條一條地溜走了,我一條也沒抓住。待長大成人後,才明白這次捉魚失敗的原因一一伸開巴掌一切都想抓,往往就會什麼也抓不住。

待上了初中,就與顧家壋漸行漸遠了。再到後來參加工作後,更沒有機會光顧顧家壋了。久而久之,雖然對顧家壋陌生了,但一有機會總會問起顧家壋的事。聽說顧家壋依然是口當家堰,水清草豐時,心中甜滋滋的。但得知已因壋上面的水田中長期使用化肥、農藥而使顧家壋多年無魚了時,茫然了。但願她在建設新農村中,恢復原有的面目,讓這顆記憶中的明珠更加燦爛耀眼!

――寫於北京

記憶的浪花裏有美好,有甜蜜,或許還夾雜着幾分苦澀,但作者期待家鄉的明天更美好則顯而易見。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你打開記憶的大門,喚起你對兒時的回憶,聊解你的思鄉之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