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七”在古代道家中是一個陰陽調和的數字,人有生死,因爲死而設靈堂,祭奠死者,溝通天地,連接陰陽,但是“死”的本質就是屬“陰”,接連一段日子被死亡那帶來的“陰氣”覆蓋,在古人的思想中,這是會影響家族氣運的,因此老祖宗們就想到了以時期來調節陰陽,選定“七”這個特殊的數字,在逢七之日祭祀,讓家族的陰陽二氣調和,讓死去之人能夠保家護宅以蔭庇後人。在“7”這些日子祭祀,燒紙錢,一是爲了減輕死去之人死後在審問時受到的痛苦,也是祈禱他們能夠得到閻王恩赦,得一個幸福美滿的下一世,抱着這樣美好的願望,很多人都會自覺遵守這樣的習俗。

文 | 趣說史事

中國民間又許許多多不同的喪葬風俗,根據不同的地區分爲不同的流派,靠山的地區則是使用土葬,臨水則是採用水葬,但是在人死後的祭奠一事,有一個數字在任何地區都是十分重要的,那就是“7”。

人死後設靈堂有頭七,二七……最後是斷七,可以說七七四十九天都是重要的,不能犯了忌諱。現在老一輩的人依舊還在遵守着逢“7”祭祀的習俗,但是年輕人卻難以理解。其實在這些方面,老祖宗的智慧是現代年輕人難以看透的,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逢“7”祭祀的風俗背後的深意。

一、過七災,寓意親人有一個好的下一世

古代人民相信人有三魂七魄,死後七天去一魄,一年去一魂,因此會有“燒七”和“守孝三年”的說法。而對於逢“7”祭祀,則是因爲據說死者從去世之後,在四十九天內,每隔七天閻王要審問亡魂一次,故“七期”又稱“過七災”。在“7”這些日子祭祀,燒紙錢,一是爲了減輕死去之人死後在審問時受到的痛苦,也是祈禱他們能夠得到閻王恩赦,得一個幸福美滿的下一世,抱着這樣美好的願望,很多人都會自覺遵守這樣的習俗。

二、跨七七,陰陽調和保家護宅

“七”在古代道家中是一個陰陽調和的數字,人有生死,因爲死而設靈堂,祭奠死者,溝通天地,連接陰陽,但是“死”的本質就是屬“陰”,接連一段日子被死亡那帶來的“陰氣”覆蓋,在古人的思想中,這是會影響家族氣運的,因此老祖宗們就想到了以時期來調節陰陽,選定“七”這個特殊的數字,在逢七之日祭祀,讓家族的陰陽二氣調和,讓死去之人能夠保家護宅以蔭庇後人。

三、出七七,收拾情緒繼續生活

死去元知萬事空,逝者已逝,生者卻不能一直沉湎在悲痛中寸步不前,因此逢七祭祀,祭祀七七四十九天,也是老祖宗們爲了緩解悲痛,也是幫助人們走出悲痛的一個方法。在四十九天內要認真祭祀,寄託自己的哀思,訴說自己對死者的情誼,這是給死者親人的一段情感緩衝期;

但是四十九天之後,在明白了死不可能復生的事實之後,即使依舊會有所傷感,也要收拾收拾情緒,開始投入新的生活,這纔是樂觀而又重情的古代勞動人民。

中國古代有許多的傳統習俗,除了某些封建糟粕,其它習俗都寄託着古代勞動人民對世界,對自然,對天地,對人的種種情思。在生死這一大事上,“燒七”的祭祀習俗傳承多年,自然有其蘊含的智慧和深意,當我們在對一些傳統文化進行篩選的時候,我們也要留下一些有用的,富有歷史意義的習俗,再對其進行改動,以適應現代的文化需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