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占卜君

中國古代對於天地人有許許多多奇妙的構想,對於生死也是別有一番見解,應運而生的也就是中國的鬼神之說。清明節和鬼節就是兩個人們藉以溝通鬼神的兩個節日,清明節是再每年的農曆四月份,是祭祀先人的,有的地方還要祭祀左鄰右舍,祭祀后土。

圖片均源於網絡

而鬼節,則是在每年的七月十五日,又稱爲中元節,這個時候除了祭祀家中先輩,還要爲孤魂野鬼燒紙錢,點蠟燭。在這兩個節日中,共同的傳統活動都是祭祀,燒紙錢和香燭,那麼這些蠟燭究竟在祭祀活動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難道是爲了給先人指路嗎?且聽我細細道來。

一、作爲地府中的通用之物,希望先人之魂在地府也能富足

在古代百姓的想象中,陰曹地府中也有“人羣”,會有人在世間的一切活動,而紙和蠟燭燃燒產生的煙能夠將這些在紙上具現化的東西帶給逝者,因此在清明節和鬼節的時候燒紙錢是爲了逝者在地府有錢幣可以打點一二,甚至也會燒用紙紮的壽衣和紙房子。

點蠟燭是因爲在人們的想象中,蠟燭在點燃時的煙火是一種鬼神皆可食用的東西,甚至在他們的想象中,不同店家的蠟燭口味也不盡相同。爲了自己逝去的親人在地府能夠“衣食無憂”,在祭祀時燒紙錢,點蠟燭的習俗傳承了千百年。

二、指引逝者亡魂,希望逝者不要迷失在死後的世界

蠟燭燃燒的時候產生明亮的光,這種光在不同的地區中有不同的含義,在佛教和道教中的意義也尤爲不同。佛教對於古代人民是一種精神信仰,在祭祀的時候,使用的器具自然也會和佛教有所關聯。

蠟燭在佛教中有指引之意,而死後的鬼魂又會重走自己生前的路,如果缺少指引,可能會迷失在人世間,誤了輪迴路,所以百姓們在祭祀時點燃蠟燭,希望指引那些先人能夠找到方向,在中元節點蠟燭也是希望孤魂野鬼們找到正確的路,不要在人世間來回飄蕩。在有些地方也有人認爲蠟燭的光是爲了指引回家的路,但是不同的解釋都寄託着活着的人對逝者的哀思和祝福。

三、爲祈福者帶來希望,照亮前方的路

除了對逝者,蠟燭對生者的作用也是巨大的。蠟燭明亮的光除了能夠指引逝者的路,還能給活着的人以希望,點亮希望的燭光,生者能夠感受到溫暖,能夠看見光明,還能帶來面對茫茫前路的勇氣,驅散親人逝世帶來的茫然和傷痛,因此在祭祀活動中永遠要點亮一盞燭光。

點亮一盞燭光,帶來的是微弱的光明,但在祭祀活動中卻能夠隱含那麼多的祝福,這就是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誰曾想一支小小的蠟燭,居然爲人們承載了幾千年的情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