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听起来就十分可怕,其实离我们非常近!

临床数据显示:在心脑血管疾病中,80%的病例是由于血管中形成血栓。国内外医学统计资料表明:脑血栓的致死率几乎占所有疾病的第一位,有人将其称为危害健康的“第一杀手”。

血栓是隐蔽杀手,所有人都应具备防栓意识。那么怎么知道自己身体里有没有血栓呢?其实,你的腿就能给你答案。

身体有没有血栓,看腿就知道 

1、量腿围

先将两腿伸直,用皮尺测量双侧膝盖下方10厘米的小腿周径,如果两腿周长相差大于3厘米及以上,说明其中一条腿的血流不够通畅,要警惕是否存在血栓风险。

建议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比如可以做下肢静脉彩超,以帮助排查血栓。

2、摸脉搏

轻轻触摸足背正中最高点,能感受到血脉跳动,说明下肢血管比较通畅。如果足背摸不到脉搏,可走路运动后再进行尝试,如果这时候还不太能摸到脉搏,那么就需要注意了,下肢血管可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狭窄。

3、看颜色

观察小腿处是否存在色素沉着,是否有疼痛等不适表现,如果皮肤发紫,并且有疼痛的不适症状,可能出现了血栓。

另外,也可以这样做:

将双脚抬高至45度左右,(双脚可靠在其他物体上)大约保持1分钟,观察自己两条腿的血色。如果一条腿的气血颜色比另一条苍白,提示肢体供血不足。

4、试温度

没有血栓的人,血液循环一般会比较好。摸摸两腿的温度,如果有差异,那么温度较低的一侧腿可能存在血栓。

如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血栓的形成和病因非常复杂,受许多先天性和后天性因素影响。从近年来血栓病患的发病人群统计看,长期久坐久站的人、孕妇等都是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而在医学界看来,静脉血栓是完全可防可控的。世界卫生组织就曾提醒,连续4个小时不运动就会增加患静脉血栓风险。所以,要远离静脉血栓,“动”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

对于普通健身者来说,打太极拳、做体操、跳舞、骑自行车、慢跑、游泳、舞剑等都是不错的项目。

相对舒缓的运动对预防血栓会产生作用,这主要是由于当我们运动时,血液的流动速度会加快,这样也会充分燃烧和分解脂肪成分,从而减少血液中的脂质斑块和代谢垃圾,非常有助于血液成分的转变。

预防血栓 步行最简便

不要小看走路这个简单的运动,其实它是预防血栓的最佳运动!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曾指出,步行是世界上最佳运动之一。由于步行走路简单易行,强身效果又好,不论男女老少,什么时候开始这项运动都不晚。

走路防血栓,注意“三五七”原则

“三”是指每天要步行3000米以上,且保证30分钟,并坚持做到有恒、有度,过分激烈的运动对身体不利。

“五”是指一星期要运动五次以上。

“七”是指运动后心率+年龄=170。例如:50岁的人,运动后心率达到120次。(身体极好者可达到190次;身体不好者不要超过150次,具体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调节)

如果觉得“三五七”原则太难记,那就记住一句话:每天至少快走30分钟,直到身体发热、甚至微微发汗,就达到锻炼效果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