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里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一般的商品,比如说苹果、梨子,它们是怎么定价的呢?

一个平时我们不假思索冒出来的答案是,通过供求关系决定的。对苹果、梨子的供求均衡点就决定了市场价格。供给和需求的一般均衡是经济学里边最基本的分析框架。开始的时候,很多学者也想用这种方法给衍生品定价,但是就发现很困难。

第一, 买苹果和卖苹果的人,一般是两拨人。但是证券不一样,在金融市场上,买股票和卖股票的常常是同一拨人。这就导致了这个供给曲线非常模糊,甚至画不出来。

第二, 证券是高度可替代的,买苹果公司股票的人只在乎股票的回报和风险,只要另一个股票能够提供和苹果公司一样的风险和收益率,投资者就特别容易将其取代。但是买苹果手机的人不一样,他更看重的是产品本身,所以这就导致需求曲线也不好画。

很明显,传统的供求分析在解决金融市场的问题的时候碰到了困难。

市场上的投资人和书斋里的经济学家最大的区别是:他们对那些虚无缥缈的均衡、效用函数都不是很感兴趣,他们需要一个非常简单的定价原则来指导自己买入和卖出的决策。

比如说什么时候买入?

便宜的时候买入。

那怎么确定一个金融资产是不是便宜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聪明的人就想出了一套完全不依靠供求分析框架的“无套利定价”,这也就成为了金融学里面定价的基本原则。

无套利定价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两个未来现金流一样的金融产品,就应该定价一样,否则就会存在确定的低买高卖机会,即“无风险套利机会”。

这种“白吃的午餐”,一定在市场上会被人发现,然后迅速地进行套利,一直到这个套利的机会消失。

无套利定价理论是一套基于“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这个原则的定价方法,给衍生品定价,其实就像法官进行民事调节一样,你定出来的价格要使得买卖双方都感到公平,尽义务的一方要有适当的补贴,得到权利的一方也得出适当的价格,要不然有一方沾光了,市场没有达到你情我愿,这个交易就进行不下去了。

知识|“供需定价”和“无套利定价”的差别

文章来源:香帅的北大金融课        作者:唐涯       编辑:张茜楠

城市金融网| 智造新闻 专注金融

城市金融网

金融热点的追踪者

金融合作的推动者

金融政策的解读者

金融平台的搭建者

免责声明

本公号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可能会做部分删节修改。我们极其尊重优质原创内容的版权,如本号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与本站(微信号:csjrbs)联系。

微信号:csjrbs

投稿及其它事宜:

[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