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02 12:23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评论员 李攀

短评|面对面是为了心连心,切莫沦为走过场

资料图

近日,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高校领导班子每名成员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1堂思想政治理论课或形势政策课,每周至少“面对面”接触学生1次。

连教育部都发文强行作出规定,可见大学生平时实在很难见到校领导。上大学见不到校领导,是一般大学生习以为常的事情。大学生偶尔碰到某个校领导在校园里骑着骑行车,或者到食堂吃饭,都不禁大呼亲民,争相上前合影发到朋友圈,感慨自己终于见到“男神”“女神”。

大学生难见校领导,表面上是因为校领导很忙,要布置工作,要迎来送往,根本原因则在于一些大学的过度行政化。一些校领导是有行程级别的官员,别说去见大学生,即使偶尔到学校的一些部门视察都实属难得,兴师动众名曰调研。在某些高校,有大学生想见校领导,甚至遭到学校行政人员的强力阻拦。

校领导和大学生疏远,不利于大学生心声和意见的表达,也重挫了大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对学校来说,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就变成一纸空文,何来校领导体察校情、关爱学生、答疑解惑、解决问题?瞄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校领导就该时间精力放在直接到一线联系学生、做学生工作上,同普通同学交朋友,推动解决学生思想、心理、生活、就业等实际问题。

如今教育部发文规定,高校领导班子每名成员每周至少“面对面”接触学生1次。可是,校领导和学生以怎样的形式和内容面对面?校领导在校园电视上现身一下算不算在线面对面?校领导到食堂坐在学生中间吃一次饭算不算面对面?校领导到篮球场转一圈和学生打个招呼算不算面对面?倘若这些都算面对面,甚至成为一些高校浓墨重彩去报道的内容,那么面对面最终就沦为高校的一场作秀。

因此,校领导与大学生面对面还需更多规范。校领导见到了多少个学生,收集到多少意见,解决了多少问题以及学生的满意度如何,都应该成为检验面对面效果的尺子。希望校领导和大学生面对面,能起到心连心的效果,扭转高校官僚风气,增强校领导和师生的沟通互动,共同促进高校的建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