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產某型76毫米自行火炮,力壓“天龍座”成全球第一!

  首先在文章的開頭,我們要強調的是該炮的官方名稱是“某型76毫米自行火炮”。之所以用“自行火炮”而不是“自行高炮”的名稱,是因爲該炮的功能不僅限於“防空”。從外形和功能來看,其與意大利的奧托B1“天龍座”相當的類似。不過在此本炮霸想說,國產新型76毫米輪式自行火炮比起奧托B1“天龍座”來,性能更加優秀,且創新的程度超乎想象。

  要了解國產新型76毫米輪式自行火炮比“天龍座”的優勢所在之前,我們先來梳理下從奧托76上岸到奧托馬迪奇76自行高炮,再到奧托B1“天龍座”演進的脈絡。

  奧托76毫米/62超速艦炮一直是意大利奧托梅萊拉公司的頭號主打產品,初速925米/秒、射速120發/分、最大射程16.3公里。當其上陸與OF-40坦克底盤結合之後,就成了奧托馬迪奇76自行高炮。該炮大致繼承了奧托76毫米/62超速艦炮的大部分結構和彈道性能,射速一樣爲120發/分。由於自行高炮只用對付部分低飛的固定翼飛機和武裝直升機,不用攔截超音速飛機和反艦導彈,所以不需要太長的持續火力。因此奧托馬迪奇76自行高炮炮塔內的待發彈只有28發,而奧托76毫米/62超速艦炮的全部80發的彈藥都在待發位置上。當奧托馬迪奇76自行高炮的28發待發彈打光之後,炮塔內還有42發備彈可以人工轉移到待發位置上。如果這42發繼續用光了的話,底盤裏還有30發備用彈藥可以用。在雷達方面,奧托馬迪奇76自行高炮配備了包括搜索、跟蹤和光電跟蹤在內的完整火控系統,具有很強的單炮作戰能力。在防空的效能上奧托馬迪奇76自行高炮達到了與德國獵豹雙35相當的水平,但是奈何出生太晚。當1982年,奧托馬迪奇搞完樣炮的時候,獵豹早就在北約部隊裏“爛大街”了。至於爲什麼奧托馬迪奇沒能像其艦炮版本一樣享譽全球,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比較貴。環顧世界,能像當年的德國等北約豪門一樣買得起豪華版自行高炮的真的沒幾個國家。

  在奧托馬迪奇在故紙堆裏塵封了20多年之後,奧托公司再一次把他撿了起來。二十一世紀之後,再搞什麼只打昂貴的自行高炮很難有市場,於是奧托公司將一些比較流行的噱頭比如打無人機、打火箭彈/迫擊炮彈以及智能彈藥打擊水面小目標的概念雜糅在一起,就形成了多用途的奧托B1“天龍座”火炮。

  不少人推崇“天龍座”的緊湊性,但是這個緊湊性的代價是很大的。爲了能將整個高炮系統集成在一個承載能力較低的8X8輪式底盤之上,奧托公司對於整個火炮系統進行了精簡。新的火炮部分採用了無人模塊化設計,射速從原來的120發/分降低到了85發/分,炮塔內的備彈也減到了36發,其中只有12發備彈處於待發位置,當待發彈打光之後,只能通過人工將備彈放到待發位置上。另外簡化的不僅僅是火炮系統,爲了減重火炮系統也去掉了搜索雷達。最終通過減重,天龍座的76毫米炮塔全重只有6.5噸,而相應的奧托馬迪奇的76毫米炮塔有15噸重。如果單單從炮的角度來評價“天龍座”,其性能自然是降低的。不過,備彈的減少和射速的降低所拉低的作戰效能是可以通過彈藥技術的進步來彌補的。“天龍座”除了配備防空的破片殺傷彈和對裝甲目標的半穿甲彈外,還配備了彈型減阻的半穿甲增程彈和駕速制導的次口徑彈道修正炮彈。

  當我國的SA-2 76毫米自行高炮問世之後,因爲其同樣是艦炮上陸,所以很多人將其看做是與奧托馬迪奇和“天龍座”一類的東東。對此本炮霸認爲這個看法對,也不對。“對”是因爲SA-2確實是我國H/PJ-26型艦炮的陸上版本,其初速980米/秒,射速110發/分。初速快一些,射速慢了一丟丟,SA-2在炮的性能上是與意大利人相當的。“也不對”的原因是我國軍工科研人員在SA-2立項的開始就明智的將其定位成一種廉價且高效的防空系統。廉價是其採用模塊化設計,可以根據需要在現有防空系統的指揮下與其他高炮或者防空導彈一道來遂行作戰任務。高效是其搭載在一款自動化程度較高的卡車底盤之上,可以快速的打了就跑;同時76毫米炮的的火力範圍可達8公里,其效能直追近程防空導彈。並且SA-2還相對於意大利人有了一個進步,其49發的備彈全部安裝於火炮兩側的彈鼓之中。

  如果在SA-2的基礎上,定製一款無人炮塔,並將其安防在8X8底盤之中,再搭配上彈道修正炮彈什麼的,也許就變成了山寨天龍座,並且性能不會比原版差。然而故事並沒有按照這個路線發展下去……

  打無人機、攔火箭彈/迫擊炮彈什麼的不是難事,但是如果對手用的是速度跟快的導彈什麼的呢,勢必76毫米炮的防空效能會大打折扣。雖然更先進的制導彈藥可以彌補一定的效能下降,但是由此帶來的成本上升如果達到了一定程度,火炮防空“廉價的優勢”不再。其最終的結果可能會動搖76毫米炮地面防空的必要性。因此有必要對76炮的性能進行挖潛,通過提高76毫米炮的射速來增大對高速目標的殺傷概率,之後再用先進制導彈藥錦上添花,效果一定會更好。

  隨着材料技術的進步,今天可以用於提高76炮射速的技術有一大把。比如什麼多管轉管、多管非旋轉彈鼓啊什麼的,都可以讓76炮的射速有大的飛躍,據謠傳搞個600發/分的射速跟玩一樣。不過這樣把5根或者6根76毫米炮的管子捆在一起,粗的就和406一樣。把他們放在戰列艦上不是什麼問題,但是要讓其上陸就有點難度了。因此提高76炮的射速必須要加個前提就是保證體積不發生大的變化。

  想要在不大幅度增加體積的前提下來提高射速,那麼就唯有轉膛了。天才般的中國軍工人員在原有76毫米炮的基礎上應用了轉膛技術,使得其射速比原來至少翻了一倍。並且通過優化火炮結構,讓精度比原先的76毫米炮還有了一定的提升。射速的提升讓76毫米炮的作戰效能有了不小的提升,原先只能攔截一般的目標,現在可以有效殺傷2.5M的高速目標了。

  在說完了炮,我們再來看“某型76毫米自行火炮”的其他設計。該炮與“天龍座”一樣採用無人模塊化設計,外形非常類似。之所以體積看着比較大是因爲其炮塔內儲存了100發的備彈,並且配備了全套的雷達/光電搜索,光電跟蹤的火控系統。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其跟蹤系統預留了駕束導彈的制導通道,在未來可以根據需要將其升級爲彈炮合一系統或者配備彈道修正炮彈。在緊湊性方便,我們比意大利人增加了如此多的功能,炮塔仍然控制在了8噸左右。一輛科研樣車就能達到如此的水平,也不算差了。

  關於該炮所採用的10X10底盤,本炮霸想說,這是北方某廠在已有8X8底盤上的一次創舉。在8X8底盤的基礎上多了一根軸,承載能力是提高了不少,但這不完全是“某型76毫米自行火炮”採用10X10底盤的原因。

  “某型76毫米自行火炮”的無人炮塔以及火控系統的運轉需要足夠的電力來保證,如果只靠8X8底盤發動機的話,一定會出現車輛減速雷達死機的囧況,一個功率足夠大的輔機是必要的。10X10底盤比8X8底盤多出來的空間剛好能放得下一個大功率的輔機。

  今天上午距前方線報,該炮已經從中原某地安全的運抵了珠海航展的現場。一個禮拜後的珠海航展,其將在現場高調亮相。也正是因爲航展還未開始,所以本炮霸的解讀還不能過於的詳細。希望今天的解讀能對得起大家,如果還有問題,那麼就到航展現場抓本菜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