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诚然需要天赋,而更多的闪亮,源于高质量的教育”

  ——前言

  印度电影《起跑线》在国内上映一段时间了,深受好评。而这种好评的根源在于能引起中国家长的共鸣。良好教育资源的短缺、家庭竞争的激烈、阶层固化的残酷以及上层社会对下层社会的鄙视……都是中国家长焦虑的真实写照。“别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中国家长相信好的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只有接受过良好教育才能让孩子有强大的竞争力,在未来社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抢占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只有接受了良好的艺术教育,才能算是一个有品位、综合素质高的人。所以,舞蹈教育作为我国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阶级战争已悄然打响。

  ·大城市中高段业余舞蹈教育“专业化”发展趋势已初现倪端

  我们这里的核心词集中在“大城市”、“中高段业余舞蹈教育”,具体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国现在的北上广深圳、成都、杭州、武汉、南京、青岛等一线城市或东南沿海发达城市,“中高段业余舞蹈教育”指得是社会业余舞蹈考级8级以上、有志于报考初高中舞蹈特长生或我国高水平艺术团舞蹈团的考生。

  在十年前,我们的业余舞蹈教育和专业舞蹈教育有着严格的区分。而近十年来,我们首先出现了一群“半专业化”的舞者,然后现在的高水平艺术团舞蹈团的考生往往已经具备专业舞者的应试水平。这些变化和竞争的加剧都源于家长对舞蹈教育的重视。

  对于业余学舞蹈的学生来说,比科班舞者少了很多练习时间,那就只有找名师点拨,以求在短时间内得到最大的突破,获得效益的最大化。所以,但凡能考上名校特长生,或我国顶尖高等学府高水平艺术团的学生必然都从师于行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名师,不说一路小课而来,但这笔学费的开支绝对不亚于专业,而如果家庭没有足够好的资源背景,大部分名师是没有时间和精力耗在一个业余小孩儿身上的,普通人家的小孩儿也是接触不到这些行业名师。小编采访过不少高水平艺术团舞蹈团的“台柱”,她们都直言从小师从当地最好的舞蹈老师,XX舞蹈家协会主席、XX国家一级演员、XX文工团首席、XX业内皆知的舞蹈明星……

  “名师出高徒”,这句话不假。所以在名师的带动下,“高、精、尖”的专业化细节要求下,学生的进步一定是明显的,所以中高段业余舞蹈“专业化”的趋势明显,舞蹈考学变得越来越严苛。

  为什么说大城市呢?因为往往好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基于“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原则,大城市的孩子可以更好地享受到优质的舞蹈教育资源,不管是演出机会、学习观摩平台、还是名师点拨,这些都是小城市无法企及的。从小的熏陶和审美的潜移默化,自然容易让他们获得更高的平台。

  ·业余舞蹈启蒙和普及教育的“小班制”、“私人定制”式需求剧增

  十年前,我们的社会业余普及舞蹈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而现在已经越来越成熟。80后、90年初出生的舞者童年的印象多是20-30个人一节课的舞蹈学习,而现在00后的舞蹈教育往往都是“小班制”,个别经济条件足够好的学生,哪怕只是5,6岁也是上“一对一”的小课。这种变化一方面源于舞蹈培训机构或工作室的增多,行业竞争加剧;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内因便是家长经济实力的增强,对子女教育意识越来越重视,对舞蹈教育投资的舍得。

  得到更多关注的课堂教学必然会有更高的教学质量,然而价格也是不菲的。倘若一节课有20个学生,学费是50一节课,那小课和“一对一”起码是这个价格的2-4倍。然而,只要是有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迷你课堂依旧供不应求。

  而从小都得到老师更多关注,得到更细致舞蹈教学、更广阔平台舞蹈实践的孩子,从概率上来说,必然成才的可能性更大,更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所以,别总是片面地认为别家孩子在舞蹈演出、比赛、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是“有背景”、“拼关系”。事实上,只是别家孩子的父母处于一个较高的社会层次,更加懂得在教育上投资,孩子自然优秀。

  所以,别总是埋怨自己的孩子没有舞蹈天赋。事实上,天赋的挖掘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引路人,你是否能为你家孩子支付高价学费去找一个名师呢?别抱怨名师收费高,名师也是人,也需要靠自己的特长在社会生存。一个好老师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其教学成绩上,也体现在其经济价值上。这无关于势利,只是社会生存的法则罢了。

  所以,别总是斤斤计较于价差不到100元的舞蹈服装、斤斤计较于每节课多十多二十块钱的学费、斤斤计较于舞蹈比赛几百块的报名费……俗话说有“舍”才有“得”,舞蹈艺术讲究精品,没有各个细节的精益求精,哪有舞蹈的品质可言?

  所以,提高你的收入、做好你的工作、完善你的教育意识、加强你的自我认知……如果你要让你的孩子学习舞蹈,并希望其学有所成,那笔者衷心希望你不断提升自己的层次,在舞蹈教育这场阶级战争中尽可能地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