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梁橋位於海淀區西直門外偏北半里左右,是北京西郊歷史上一座名橋。古橋兩側已新修兩座橋,位於路中間的原古橋,被圈了起來。據說原橋爲青白石三孔拱橋,長條石橋面。現橋面爲瀝青路面,三孔橋身早已不見,但從新舊橋的銜接處,仍可以看到拱橋橋型,河水從橋下流過。

古橋比較明顯的標誌,是兩側石柱欄杆及護板、石刻抱鼓石橋端,明顯地高出地面,雖經歲月滄桑,但仍掩飾不住曾經的榮光。看上去好像是有相距不遠,縱向排列的一大一小兩座橋,因爲分別有兩組欄杆及護板。

古時的“高梁橋”,橫跨南長河,東連護城河,是北京西郊歷史上的一座名橋。始建於元代,原來在橋的南北各有牌坊一座。橋下有閘,橋西南有船塢,東北有綺虹堂。慈禧太后去頤和園往往在高粱橋附近小憩後登舟,也有旱路從此直達暢春園、圓明園和頤和園。昔日“高梁橋”一帶,垂柳成蔭,風光秀麗,爲老北京人春遊踏青勝地。此處稻田荷池甚多,頗具鄉村風味。有提籠架鳥者,有蹲坐河畔納涼者,有於茶社中品茗者,亦有蔽蔭樹下席地高臥者。橋頭酒肆、茶館,遊客盈門,爲京師郊外一勝景。

明代文學家袁宏道曾寫過篇《遊高梁橋記》,今天讀來也美的讓人慾罷不能。他寫道:“高梁橋在西直門外,是京城風景最優美的地方。兩條河夾着堤岸,垂楊柳蜿蜒十餘里,水流又急又清,魚沉到了水底,魚鱗和魚鰭都看得清楚。佛寺星羅棋佈,紅樓朱塔,在綠樹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美麗”。他還寫道:“三月初那天去遊覽。當時的楊柳剛剛抽芽,山色霧靄冥濛,水與河堤齊平,兩岸音樂聲不斷。盤腿坐在古樹根上,把茶當作酒來品飲,綠樹浪影好似勸人暢飲的音樂和錦帛一般,清清的水讓我產生錯覺,彷彿魚在天上飛,鳥在水裏遊一般,人來人往,也好似這景緻的一部分。”

傳說中“高梁橋”也叫“高亮橋”。據說明朝建都時,因爲沒有參拜龍王,龍王就將城裏的水用魚簍裝好,用車推走了。有一名大將叫高亮,出城去趕水,在玉泉山海眼附近追上了龍王,挺槍刺破了水簍,回身拖槍便走,水聲在後面追趕,一直跑到本石橋時,一個大浪將他和戰馬捲去。人們爲紀念他,將石橋稱爲“高亮橋”,後因諧音傳成了“高粱橋”。從橋的東側出去,繼續沿長河行走了一段。確恰地講這已不屬於長河,而是護城河段。河道基本保持原生態,水草茂盛。河道與地鐵13號線並行,列車不時轟地通過。

行到交通大學路口時,被建築物隔斷,軌道與河流分道揚鑣。列車繼續向前延伸,而河道拐彎,從鐵軌涵洞下穿過,進入北護城河。已沒有人行路可走,行程也就此結束。“高梁橋”已今非昔比,美好記憶都在文字裏。能收穫的只是“原來在這裏,現在是這個樣子”。只有長河水,仍在靜地流淌,記憶訴說曾經的繁華……

GO提示

高粱橋位於北京市西直門外,北京展覽館東北側,高粱河上。可從地鐵西直門站E1北口出站,往西北沿高梁橋路至高梁橋斜街與南長河交匯處,高梁橋古橋址即在此。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胡德成

編輯:TF016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