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伯克父』鼎通高28.9cm。『曾伯克父』霝通高35cm。

流失日本多年的春秋早期“曾伯克父”青銅組器追索回國

春秋早期“曾伯克父”青銅組器是我國湖北隨州地區春秋早期曾國高等級貴族墓葬出土文物。整組青銅器鼎、簋(鬼)、盨(須)、壺、甗(演)、霝(靈)器類同現,品類豐富,鑄造精緻、保存完整,均有銘文,多達330字,蘊含着豐富的歷史與文化信息,“曾伯克父”器物羣爲目前考古發現所未見,對於研究春秋時期歷史文化、曾國宗法世系以及青銅器斷代與鑄造工藝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曾伯克父』鼎通高28.9cm;耳距28.3cm;口徑24.5cm;『曾伯克父』霝通高35cm;口徑13cm;腹徑30cm;『曾伯克父』簋通高26cm;耳距36cm;口徑18.5cm;『曾伯克父』壺(對)通高33cm×2;『曾伯克父』甗通高42.5cm;口徑32cm;『曾伯克父』盨(對)長33cm;寬19cm;高19cm×2。曾伯克父青銅組器來源顯赫,經專家繁複考證,乃柯莘農摯友,近代名人蕭振瀛因時局動盪,爲躲避戰火,代友轉藏至西安柯莘農處,並附書信予以說明。其學術價值及歷史人文價值尤爲珍貴。

流失日本多年的春秋早期“曾伯克父”青銅組器追索回國

柯莘農(1883—1945)

名士衡,字莘農,

以字行,號逸園、葉語草堂主人等,祖籍山

東膠州。清道光年間祖上遷陝,定居西安。

晚清至民國著名的甲骨、金石文字學者,收藏大家。

流失日本多年的春秋早期“曾伯克父”青銅組器追索回國

部分銘文

“曾伯克父青銅組器”原定於3月12日在日本東京拍賣,但東京中央拍賣公司在官網發聲明稱,該批拍賣品涉及家族遺產糾紛,決定中止拍賣。有業內人士向中國媒體表示,該組器皿已被文物考古界專家質疑爲近年走私境外的盜掘文物,公安等部門正追查。“曾伯克父”青銅組器回國後,國家文物局組織國家鑑定委員會和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開展了系統的鑑定研究和科技檢測,“曾伯克父”青銅組器被整體認定爲國家一級文物。

有多位專家學者認爲該組青銅器疑似近年來從中國非法盜掘、非法走私到境外的重量級文物,並提出多項判斷依據,如這組青銅器鏽色具有明顯的“生坑”(出土未久呈現新鮮鏽色的文物謂之“生坑”)特徵,通體藍鏽,與近年在湖北出土的青銅器鏽色完全相同,與傳世的銅器明顯不同,而近年湖北多個墓地多次遭盜掘。

流失日本多年的春秋早期“曾伯克父”青銅組器追索回國

流失日本多年的春秋早期“曾伯克父”青銅組器追索回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