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聯邦圖瓦共和國的薩揚·舒申斯克水庫(Sayan-Shushenskoe),每年夏天都會迎來2個月的考古黃金期,水線下16米左右的石棺墓由於水位下降而暴露出來。

當地考古隊員會爭分奪秒地進行發掘,最近發現的一座匈奴墓,隨葬品極爲豐富,女墓主腹部還特意放置了一枚中國漢代的五銖錢。

根據這枚五銖錢,可以推測這座墓大約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墓葬是個標準的石棺墓,墓主人平躺在墓葬中,除了頭部隨葬陶罐,在她的腹部有一個鑲嵌有綠松石、紅玉髓、珍珠母的長方形帶扣,帶扣長18釐米,寬9釐米,左右兩邊都有用於穿繩的圓形或橢圓形孔,用於固定皮帶。

發現地點被稱爲阿拉泰墓地,歷史上的這裏一直都是貿易交流、族羣交融的關鍵地點,尤其是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2世紀,生活於此的匈奴曾經一度對漢朝構成極大的威脅。

事實上,在這次發現的匈奴墓周圍,考古人員在5年的時間裏,已經陸陸續續地發掘了100多座同時期的墓葬,它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沒有遭到破壞,爲匈奴葬俗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這些墓葬中,不同性別的墓主人,其隨葬品的豐儉程度相差極大,截止目前,所有男性墓葬中的陪葬物品都不甚精美,甚至略顯隨意,往往只有粗陶器、鐵質小刀等實用器,連箭鏃這種武器也只見於一座男性墓葬中。

女性墓的情況完全不同,就像這次發現的墓葬一樣,在女性匈奴墓中,珍貴的珠寶首飾是標配,銅鏡、鑲嵌寶石的帶扣、皮革製品、貝殼、銅鈴鐺、銅錢很常見,它們一般情況下都位於墓主人的腰腹部,推測應該是掛在皮帶上的裝飾品,皮帶長時間埋藏後腐爛不見,只有這些裝飾品被保存了下來。

遊牧民族不像定居文明中的人們,習慣把值錢的寶貝藏在家中,相反,他們習慣將珍貴的物品掛在腰間隨身攜帶,受“事死如事生”觀念的影響,這些物品被纏在腰間帶入了墳墓。

而且,研究人員在仔細對比了阿拉泰墓地所有女性匈奴墓中出土的帶扣後發現,其上的雕刻圖案非常狂野且具有力量感,比如戰鬥中的馬匹、公牛、駱駝等等,這讓人對女性墓主人的身份充滿了猜測。

有學者認爲,她們是匈奴社會中身份獨特的女戰士,也有人認爲這體現了匈奴社會中女性的社會地位極高,甚至有人認爲這些女性並非匈奴人,但目前,這些女墓主人的情況都還在猜測中,破解這個謎題,可能還需要更多的文獻和考古資料。

你對俄羅斯匈奴墓怎麼看,歡迎留言、分享。

請隨手點贊、關注、轉發,支持原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