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又快到教師節,每年的這個時候,送禮都是繞不開的話題,總有家長糾結:要不要給老師買禮物?如果別的家長送了禮物,我沒有送,老師會不會對自己的孩子“另眼相看”?送禮的話,買什麼樣的東西合適?買了禮物,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送出去纔不尷尬?

教師節要不要送禮?爲此糾結不如把這三件事做好,更實在

客觀地說,在如今的師德考覈高壓態勢之下,很多教師根本不會去接收家長的任何禮物。特別在一些規範、透明的地區,如果有老師不小心踩了“雷區”,輕則要接受處分,重則被開除出教師隊伍。爲了家長的一點東西,卻可能丟了工作,這點賬,老師們是算得清的。

況且現在有些家長表面上說給老師送禮物,其實是“笑裏藏刀,綿裏藏針”,轉身就是一個“向上級部門舉報”,又有幾個老師敢冒這樣的風險?早前就有一位家長,趁着新年,給老師發了88.88元微信紅包,老師手快不小心點開紅包,雖然之後馬上返還給家長90元的紅包,卻還是被該家長截圖舉報。

當然,不否認有一些小地方,風氣不太正,教師節送禮的現象時有發生。而正是因爲這些地方存在送禮現象,讓網絡上充斥着一些與“教師節要不要送禮”有關的焦慮。

教師節要不要送禮?爲此糾結不如把這三件事做好,更實在

事實上,就算家長送了禮,也不一定就能博得老師歡心,更不能解決根本性問題。如果孩子所處的學習環境有教師節送禮的風氣,就絕不會只有幾個家長送禮,當送禮的人多了,大家就沒什麼區別,甚至老師根本就記不得誰送誰沒送。再有,即便老師因爲家長送禮而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那也只是暫時性的,若孩子不爭氣,花再多錢都買不到孩子的優秀。

所以,家長別老想着教師節送禮,好好管教孩子,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意志力,纔是正道。如果真想博得老師歡心,把這三件事做好,比送禮更實在。

第一、平時多配合老師工作

在孩子的成長上,家長和老師是夥伴關係,他們之間唯有相互配合,才能在教育上發揮最佳功效。家長不僅要與孩子多溝通,也要與老師保持溝通,及時掌握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況和其他表現。平時,家長要注意維護老師的威信,若孩子受到一些牴觸老師的言行的影響,家長要第一時間予以正面引導,同時私下向老師反饋或提出建議。

有些家長一有問題就把責任推給教師,還經常在孩子面前詆譭老師,這非常容易損害老師的威嚴。而一旦老師的威嚴受到損害,孩子不再敬畏老師,就很有可能成爲班級的“麻煩製造者”,讓老師對他“另眼相看”。

教師節要不要送禮?爲此糾結不如把這三件事做好,更實在

第二、策略性地與老師溝通,態度要柔和,言語不要有攻擊性

家長在與老師溝通時不要用帶有攻擊性的言語,態度要柔和,還要講究策略。有些家長不配合老師的工作,面對老師提出“相互配合教育孩子”的要求嗤之以鼻,與老師溝通的時候高高在上,覺得孩子交給學校了,學校就應該負全部的教育責任。他們的這種表現令老師們非常反感。

有些家長雖然溝通上沒有惡意,但不注重策略,也很難與老師建立較好的關係。比如孩子上幼兒園,家長對老師說“我家孩子只能接受表揚,一批評就不願意上幼兒園了,老師您可要上點心”,家長說的是事實,可是用這樣生硬的表達方式,顯然不容易達到預期效果。

第三,發生矛盾時多體諒老師的辛苦和不易

教師節要不要送禮?爲此糾結不如把這三件事做好,更實在

孩子在學校求學,不可避免會與其他同學發生矛盾,甚至有可能與個別老師發生衝突。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要急於找對方同學、對方家長或當事老師理論,更不要在班主任或其他老師協商時故意激化矛盾或把矛頭指向學校,應該多體諒老師的辛苦和不易。在覈心利益沒有受到影響的情況下,家長適當做出一些讓步,有助於矛盾的解決,也能讓老師感受到“這個家長很大度、不一般”。

如果家長能做到平時多配合老師、與老師溝通有好的態度、發生矛盾多體諒老師這三件事,就完全不用花錢花時間琢磨送禮的事,照樣能博得老師歡心。

不過,教師節到了,應該給老師發個祝福短信,畢竟再好的禮物都沒有“把老師放在心裏惦記着”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