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觀|專注互聯網保險

編者注:阿里入局互助保險,在業內引起的反響已經超乎了小觀的想像。而正規軍的來臨,讓此前的網絡互助平臺陷入了尷尬境地,水滴拉上騰訊站隊意味頗濃。對於水滴這類網絡互助平臺來說,市場份額將進一步被搶佔。

相互保爆發巨大能量

這段時間,小觀的朋友圈持續地在被“相互保”刷屏,一款產品能受到保險業內外如此大規模持續性的討論,稱得上是年度“網紅產品”了。

稱其爲網紅,是有數據支撐的。從百度指數來看,相互保的近7天的日均搜索保持在12000次左右,單看這個數據可能沒什麼感覺,那我們可以看看“保險”的搜索指數,沒錯,日均在3000左右,高下立見。

數據來源:百度指數

其次,是小觀朋友圈內看到的各式各樣寫相互保的文章,什麼“相互保是不是個好玩意兒”、“10問相互保”、“相互保墊付保險業”、“相互保,這場賭局很暗黑”……粗粗查了下搜狗微信,也就300多個號發了相關文章吧。

而最直觀的數據在於,依託支付寶的流量黑洞,相互保爆發出了巨大的能量。上線的第8天,相互保的用戶數突破了1100萬,這個增長速度超出了螞蟻保險自己的預期。

且不論這款產品的是與非,可以預見的是,相互保的誕生已經超越了作爲一款保險產品應該具備的意義,而體現在了對於大衆保險意識的啓發。

網絡互助陷入尷尬

正規軍來臨,此前入局的網絡互助平臺卻陷入了尷尬。

今天看到一篇報道蠻有意思,標題是《水滴保與微保合作 騰訊加緊佈局保險》,大意是講微保近期藉助水滴保平臺上線了“孝親保”這款產品。

在支付寶入局互助保險的背景下,這樣的文章頗有站隊的意味。

水滴保,相信大家應該不陌生,和水滴互助是一家的。網絡互助這股風,來的猛去的也快。2016年站上風口,互助平臺一度達到上百家;2017年監管加強,衆多互助平臺應聲而倒,而水滴是活下來並且做大的那一家(截至9月底用戶超4500萬)。

早在幾個月前,水滴互助最大的“對頭”還是輕鬆互助,兩者爲了網絡互助領域的“一哥”名號還爭的不可開交。而現在,想必都在爲如何應對阿里的入局籌謀。

水滴倒是很果斷,拉來騰訊大大,格局一下子就不一樣了。騰訊先後參與了水滴的兩輪投資,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場戰爭是阿里和騰訊的戰爭也不爲過。

騰訊與阿里的保險戰爭

從打車軟件到紅包大戰,再到視頻網站,騰訊和阿里一路相愛相殺。有人說,騰訊和阿里的每一戰爭都是現實版的《無間道》,讓人“回味無窮”。

但是在保險這個戰場上,騰訊卻總給人一種不甚在乎的感覺。從定損寶、車險分到保民公社、相互保,螞蟻在保險業內穩步推進,浸潤人心。

入局時間點上,2015年螞蟻金服重金挖來國壽少帥尹銘,組建保險事業部。到現在,30人的事業部擴充爲超200人的事業羣。2017年,微信才用“保險”填滿了九宮格里的最後一格。這點上,阿里有先發優勢。

在佈局廣度上,兩家公司均通過直接或間接控股多家保險公司和保險中介,基本囊獲了保險行業全牌照;但從深度上來看,阿里在持股公司中全部佔據第一大股東或者控股股東地位,而騰訊則旗幟鮮明,除在微民保代佔控股地位外,在其他公司則僅是參股股東身份。

這或許與3Q大戰後,騰訊走開放路線有關,將半條命交給合作伙伴。至於這種模式,能不能後來者居上,還有待時間來檢驗。

水滴的故事還能說圓嗎?

說回水滴,來談談支付寶的入局究竟會對其產生怎樣的影響。從2016 年成立以來,搭建了水滴互助、水滴籌、水滴保三個平臺,形成商業閉環。

其中,水滴互助、水滴籌承擔了前端獲客的功能,本身並不擔負變現職責。水滴互助本身篩選出來的是關注健康保障的羣體,水滴籌用戶在捐款過程中很容易觸動風險意識,均是健康險變現的極好場景。

這樣看來,水滴的故事是可以講下去的。但隨着支付寶的入局,情況就變得複雜了。首先,從上文的保險佈局來看,阿里擁有保險全牌照,手上還握着信美相互,而水滴目前僅持有一張經紀牌照,在業務開展上的受限程度要大得多。

其次,依託支付寶的流量,相互保可以實現儘可能多的用戶轉化,也意味着水滴的市場份額進一步被搶佔。因此,對於水滴來說,接下去的故事要想說好說圓,或許得另作打算了。

當然,如果騰訊出手把水滴收購了,那故事又要重新開始了。

中國的創業者似乎總面臨着這樣的尷尬——BAT入局了怎麼辦,而對於水滴來說,也沒有擺脫巨頭的陰影,先是接受了騰訊的投資,現在,又要下場與阿里正面對剛了。

但無論如何,對於中國的保險業來說,多一些玩家來做市場教育,總是好事。

投稿或尋求報道:[email protected]

End

點“閱讀原文”,下載保觀APP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