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刚刚开通没多久的京新高速公路,也就是大家所说的G7。

  从北京经过河北、山西、内蒙、甘肃到达新疆,穿越广袤的大西北,跨越六个省级行政区、两个时区,地形气候变化非常大。

  这条路沿途能看到许多壮美的风景,因此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公路。

  但其实除了风景之外,这条路还有很多非常值得一说的东西。

  比如说,这条路贯穿的是古代的丝绸之路。

  中国人几千年来从未停止过向西探索未知世界的步伐。古人用脚步丈量,建立起了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流,今天的G7延续了这样的精神。

  100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里提出要建设一条东起北平、西至迪化的进疆大通道,但是因为战乱和国力等问题,一直没有实现。

  90年前,首支由中国人组织领导的西北科学考察团来到了这里;70年前,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在这里正式成立。

  60年前,这里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军马场哈密伊吾军马场;50年前,这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导弹火箭试验靶场,也就是后来的酒泉航天城。

  G7,可以说是承载了中国人民族复兴百年梦想的一条路。

  再比如说,这条路经过的是中国自然环境最恶劣、气候条件最极端的一些地区,中国的热极、风极、干旱极,全都会经过。

  大西北是中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而G7则是全世界穿过沙漠最长的公路,它连接起了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著名的沙漠。

  G7有一段经过的是长达500公里的无人区,没有水、没有电、没有通信,没有人烟,几乎和现代文明隔绝。

  所以,G7是绵延千里的风沙线,但它同时也是中国人抗沙的最前线。这条路见证了我们为了保护不断恶化的生态自然环境而付出的努力。

  G7沿线有很多抗沙的动人故事。

  1、40年打了11口井的班都爷爷

  在很多人熟悉的内蒙额济纳,这里有著名的胡杨林景区,当年张艺谋电影《英雄》里张曼玉和章子怡在黄叶中打斗的场面就是在这里拍的。

  但胡杨林面临着干旱和荒漠化的严重威胁。

  额济纳有一位今年已经81岁的班都爷爷,自从1984年承包楚伦达日尕的胡杨林以来,40年间没见过河道流水,胡杨林死了大半。

  班都爷爷说自己小时候,这里林木成荫,还能看到野生动物,但是现在这里已经变成了一片荒漠。

  因为楚伦达日尕已经不适合人类居住,所以政府给班都爷爷分配了城区的砖瓦房。

  但班都爷爷没有去住,很长一段时间他独自生活在额济纳城外的荒野里。、

  40年来,他专注打井,一共打了11口井。

  2、守护G7公路

  在新疆,G7经过北疆和南疆。

  新疆同样也是一个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方,严酷的生态环境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每年的风沙灾害带来严重的损失。

  而G7在新疆经过的路段,都属于沙漠公路,面临荒漠化的挑战。

  拿南疆来说,离乌鲁木齐1100公里的阿拉尔,这里是G7延长线阿沙公路起点,公路离塔里木沙漠最近只有15公里。

  这个距离其实是很短的,要知道北京三环的对角线都不止15公里。从北京东北角的朝阳公园到西南角的北京西站,直线距离就刚好是15公里。

  风沙的威胁,离人类就是如此之近。

  当务之急,是要采取适当的技术迅速固定流沙,促进植被恢复重建。

  为了抗击沙漠的侵袭,树是最好的武器。

  今年10月,凯迪拉克XT4、XT5和凯雷德组成的凯迪拉克守护G7公益车队又一次来到了新疆,继续进行他们的“驭沙计划”

  “驭沙计划”是凯迪拉克和旗下经销商,联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为守护新疆而发起的一个雄心勃勃的植树计划。

  他们迎难而上,分别在南疆和北疆选择了受到荒漠化挑战较大的两个路段,计划栽植面积约为1355亩的植被林木。

  在北疆,他们选择的是距离乌鲁木齐250公里的G7大奇高速段中心团场。

  这个路段全长67.65公里,连接奇台农场总部和各个分场,是从G7公路去两个4A级景区的必经之路。

  北疆地处戈壁平原,属内陆干旱地区,自然降水秲少,林草覆盖率低。

  公路改建升级不可避免地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地表植被以及生物结皮急需恢复重建。

  车队在这里种下的,是最适合当地生长的长枝榆、紫丁香、山杏、红叶海棠、榆叶梅、竹柳、钻天榆、金银忍冬、沙棘等,预计种植30.5万株。

  而在南疆,阿拉尔是一座2004年才成立的年轻城市,这里曾经是359旅垦荒大军进军开发塔里木的前线指挥部,也是南疆的地理枢纽。

  阿拉尔是沙漠中的绿洲,塔里木河从城里流过。但是,城外15公里就是塔里木沙漠,阿拉尔可以说是抗击沙漠进逼最前线的堡垒,所以保卫阿拉尔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在这里建立一道保卫城市的绿色屏障。

  植树队在这里,用典型荒漠植被和树种,乔、灌、草按照2:5:3组合搭配,乔灌选择文冠果、沙枣、红柳和胡杨等。

  再辅以多年生草本,如黄花矶松、大叶补血草、沙打旺、洋甘菊、香叶蒿、牛皮消、马蔺等,采用节能型滴灌。

  种树,不光要种,而且要种得科学。

  这些树种因地制宜,有乔木、灌木和草,“驭沙计划”所要打造的,是三位一体的立体林带。

  至于浇水,“驭沙计划”采用的是滴灌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用水的效率,比传统的灌溉节水40%到50%。

  现在,“驭沙计划”已经完成大半,万千的树种已经陆续播撒在贫瘠的土壤上。

  在不久的将来,荒漠之中将崛起绿树红花筑起的城墙。

  如果你有机会驾车驶上G7高速,请不要忘记那些默默行动抗沙、默默守护这条路的人们。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