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羅小黑”作爲導演木頭在2011年就靠番劇推出的動漫IP,(投黑馬 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衆籌平臺)經過8年沉澱收穫一批忠實粉絲並最終如被製作成電影,然而影片卻在口碑極佳的情況下未能接棒《哪吒》,延續國漫高潮。上週六正式上映的《羅小黑戰記》目前豆瓣評分爲8.4分,與《哪吒》8.6的豆瓣評分相差無幾,而且在微博等社交平臺上,到處可以看見觀衆的好評,影片本有望接替《哪吒》繼續點燃電影大盤,然而在上映首日僅收穫4665.79萬元票房,雖然在動畫片中算表現優異,但遠不及《哪吒》超1.36億元的首日票房。

口碑比肩《哪吒》的《羅小黑》,爲何首周票房沒破億?

暑期檔結束後,連續一個月維持在1億元票房以上的電影大盤開始一落千丈。上週開始,工作日的電影大盤基本在4000萬元左右。

上週六正式上映的《羅小黑戰記》目前豆瓣評分爲8.4分,與《哪吒》8.6的豆瓣評分相差無幾,而且在微博等社交平臺上,到處可以看見觀衆的好評,影片本有望接替《哪吒》繼續點燃電影大盤,然而在上映首日僅收穫4665.79萬元票房,雖然在動畫片中算表現優異,但遠不及《哪吒》超1.36億元的首日票房。

口碑比肩《哪吒》的《羅小黑》,爲何首周票房沒破億?

“羅小黑”作爲導演木頭在2011年就靠番劇推出的動漫IP,(投黑馬 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衆籌平臺)經過8年沉澱收穫一批忠實粉絲並最終如被製作成電影,然而影片卻在口碑極佳的情況下未能接棒《哪吒》,延續國漫高潮。

河豚君經過觀察發現,影片未能出圈以及大盤冷卻是導致這個結果的關鍵因素。所以說,國漫要想真正崛起,依靠單部《哪吒》是無法立馬改變現狀的,需要整體的類型化和商業化更加完善。

《羅小黑戰記》誕生記

2006年,木頭還在大學期間就憑藉興趣開始製作二維動畫,還將成果上傳到網絡平臺。《大魚海棠》的製作公司彼岸天看中了他,主動邀請他以原畫師的身份加入公司,直到2009年木頭離開彼岸天,這才催生出羅小黑。

當被問到是否在創作“羅小黑”初期,就想到要推出系列番劇的問題時,導演木頭毫不猶豫的否認了。“只是跟隨創作想法去做。”他告訴河豚君。

雖然由於缺少人手和經費,羅小黑的動漫以一年三、四集的低頻速度更新,但是這個根據木頭家養的貓延伸出的萌寵形象一經推出就受到一批動漫粉的追捧。

一年後,由木頭自行設計的羅小黑周邊面世,使得這個形象的商業價值開始變得豐富。同時不斷有成員加入,羅小黑從木頭的個人作品逐漸演變成一個由團隊打造出的IP。

2015年,這個IP被影視公司看中,他們主動找到木頭決定投資製作成電影。

其實,在動漫更新到一定集數時,木頭覺得這個系列的總時長已經相當於一部電影,所以在小西天舉辦過一場規模爲700人的小型放映活動,把羅小黑的動漫一集一集接連着播放,當天小西天被羅小黑的粉絲擠滿。

即便如此,木頭還是沒有製作電影的經驗,《羅小黑戰記》是他的首次嘗試。進入劇本階段,他找來兩位編劇協助,在他設立的框架和主線上進行優化和潤色,幫他找出毛病,規避缺點。

口碑比肩《哪吒》的《羅小黑》,爲何首周票房沒破億?

和番劇不同的是,電影試圖建立起一個全新的世界觀。因爲羅小黑是妖精,如果想把故事背景設定在現代,必然需要面對妖精存在的合理性問題。

這樣慢慢延伸出妖精是如何在當代城市中生活、被哪些規則約束、怎麼進行自我約束等問題。

這樣一步步推演,才形成現在電影中人妖如何共存的世界觀和主要人物矛盾。

爲了使這個世界觀可以被觀衆信服,木頭找來很多他喜歡的設計師幫忙做人物設定,搭建了一個人物庫。他從中挑選,把電影中的人物和故事線逐漸填滿,就這樣反覆修改打磨一年劇本才最終成型。

這時,木頭的團隊已經擴張到40餘人。他帶領着由這些人組成的原畫組、背景組、三維組、後期組等正式開啓了爲期三年的電影製作。

對於二維動畫來說,原畫屬於基礎部分,木頭除了要承擔導演的職責外,還要作爲原畫師負責畫所有的分鏡。

在確立人物具體形象時,木頭並不會給畫師先入爲主的限定條件,而是讓他們根據劇本中設定的人物性格和故事等自行發揮創作,最後由木頭進行把關,通過這樣的方式碰撞出最好的想法。“原畫師們經常會畫出比我想象中還要好的東西。”木頭略顯驕傲的對河豚君說。

與三維動畫不同的是,二維動畫在製作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大抵是畫的不夠好、表演不準確和動作不流暢,所以經常出現反覆修改的情況。

口碑比肩《哪吒》的《羅小黑》,爲何首周票房沒破億?

總體來說,動畫製作的過程還算順利。木頭說,期間沒有出現過一個卡得很久的折磨人的鏡頭,都是些正常的修改。同時他認爲《羅小黑戰記》並非做得完美,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不過,生性幽默的木頭在緊張的動畫製作中不忘埋進許多彩蛋,影片中最後一個彩蛋是他特地擬造出的贊助商的產品,等待觀衆們自己去發現。

可見,《羅小黑戰記》是以導演木頭爲核心的團隊摸索而出的一部作品,雖然“羅小黑”IP已經有長達8年的積累,但是從番劇轉到電影,若想收穫票房成功,最重要的是走出粉絲圈,收穫更多大衆的認可。

爲何《羅小黑》未能接棒《哪吒》,成功出圈?

《羅小黑戰記》起初定檔於9月12號,屬於中秋檔期間。影片上映前兩週,點映開始啓動。

由於羅小黑IP有一定的粉絲基礎和導演對粉絲的尊重,大規模點映前他們在微博上發起了投票決定點映城市的活動,最終確定了點映於4個四線城市、39個二線城市和9個三線城市進行的策略。

一時間大量好評開始湧入微博等社交平臺,“有生之年系列”、“人物萌且細膩”、“故事溫暖”“給國漫再添一份信心”等詞句頻繁出現。使得影片看似有接棒《哪吒》,延續國漫熱的趨勢。

從貓眼專業版的數據顯示,影片在二線城市的受歡迎程度最高,恰好點映最看重的也是二線城市。所以可以說,這個點映策略還算精準。

口碑比肩《哪吒》的《羅小黑》,爲何首周票房沒破億?

而且,影片正式上映一週前,突然調檔提前至9月7號上映。從策略上看,也是正確的一步。因爲中秋檔期雲集大量新上映的影片,不僅有從暑期檔撤下的《小小的願望》、近幾個月憑藉《陳情令》大火的肖戰做主演的《誅仙I》,還有知名IP名偵探柯南的衍生電影《名偵探柯南:紺青之拳》與之競爭。

《羅小黑戰記》調檔後,同日上映的影片減少,避免了一番激烈競爭,一切都朝着有利的方向發展。

然而影片上映首天,票房僅有4665.79萬元,雖然對於這個起初3000元成本就能製作出一集番劇的IP來說,算是很好的成績。但是與已經上映44天還能收穫2524.99萬元票房,且總票房超過47億元的同類型影片《哪吒》相對比而言,在市場表現上依舊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但是影片目前8.4的豆瓣評分與《哪吒》8.6的評分相差無幾,爲什麼在口碑都不錯的情況下,《羅小黑戰記》的票房與前者產生如此巨大的差異呢?

從凡影發佈的《2019暑期檔觀衆數據洞察》中的資料顯示,觀衆在上映當週對《哪吒》感興趣的原因是:期待國產動畫、畫面特效精緻、哪吒形象獨特、富有奇幻色彩等。從影片類型、畫面、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等方面激發觀衆走進影院。

口碑比肩《哪吒》的《羅小黑》,爲何首周票房沒破億?

其實觀衆對《羅小黑戰記》感興趣的原因與《哪吒》高度重合,但是爲什麼票房表現出現差距呢?

凡影根據文本分析認爲《哪吒》的票房成功歸功於影片超出觀衆的期待。而據河豚君觀察《羅小黑戰記》雖然收穫許多好評,但大部分都是源自番劇粉絲,影片並未出圈,在普通大衆中形成影響。

口碑比肩《哪吒》的《羅小黑》,爲何首周票房沒破億?

再者,與當下電影大盤冷卻有一定關係。9月2號是暑期檔結束後的第一個工作日,該日電影大盤僅有4775.2萬元,打破了從7月26日《哪吒》上映來維持了一個多月的超1億元的電影大盤繁盛的局面。此後幾日,電影大盤在4000萬元左右浮動,直到9月7日週六時,大盤才勉強突破1億元。

口碑比肩《哪吒》的《羅小黑》,爲何首周票房沒破億?

從觀影人次上看,今年暑期檔每個月走入影院的人數都超過1億人次,相當於平均每天有約333萬人在電影觀看過影片。由《哪吒》燃起的觀影熱潮使得人們在影院看電影的意願加強,還促使同期的《烈火英雄》收穫超出預期的票房成績,至今已超出16億元。

口碑比肩《哪吒》的《羅小黑》,爲何首周票房沒破億?

而進入9月後,觀影人數最少時僅有一天100萬人左右,(投黑馬 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衆籌平臺)最高時也只有不到400萬。在這樣的大盤環境下,影院缺乏對大衆的吸引力,導致像《羅小黑戰記》這種略爲小衆的動畫片更加難以出圈。

口碑比肩《哪吒》的《羅小黑》,爲何首周票房沒破億?

所以,《哪吒》單部影片的爆紅不能代表國漫已經崛起,大部分國漫在技術愈發精湛的基礎上仍需要加強自身的類型化和商業化,才能使得影片真正出圈,贏取更大的市場空間。

(文章來源於:河豚影視檔案摘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