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黃軒和Angelababy主演的《創業時代》正在熱播,除了主角們尷尬的演技,其「脫線」的互聯網創業劇情也遭到羣嘲。

如果追尾能idea 出微信,網戀能拉來融資,那麼程序員大概也不用禿得那麼厲害了!

作爲長期和程序員打交道的互聯網招聘平臺,100offer親耳聽過不少程序員創業的故事。有人通過創業成功當上CTO走上人生巔峯,也有人創業失敗負債百萬。但無論是哪一種,都不會是電視劇裏的那一種。喬布斯是程序員不假,但不是每個程序員都能成爲喬布斯。

平凡生活裏沒有主角光環,所以,offer君打算拿幾個真實的創業故事,來說說這部電視劇的情節都有哪些「不靠譜」的地方。

1、揹着房貸車貸,養着妻兒老小,你還敢創業嗎?

雖然《創業時代》黃軒扮演的郭鑫年一直被diss爲「無腦」和「不靠譜」,但是他在第一次創業失敗,無奈和前妻離婚後,和羅維說的一句話還是很實在的。

「結婚別折騰,折騰別結婚」

 100offer今年發過一篇《北上廣深杭程序員買房姿勢圖鑑》,對一線城市程序員的買房情況做過統計。雖然以程序員的收入,比起其他職業買房要相對容易,但是居高不下的房價依然是壓在大多數程序員身上的一座大山。

除了房價,一線城市高昂的育兒和養老成本也是阻擋程序員辭職創業的重要原因。創業夢想再偉大,也大不過一天天長大的孩子和日漸老去的父母。

所以,程序員在創業之前一定要充分評估創業給家庭帶來的風險。要爲家庭開支儲備一定的資金,以保證自己在創業之後,家庭的生活不受到太大影響。創業耗去的除了投入的資金成本,還有時間成本。很多創業項目要耗費一年甚至幾年的時間才能盈利,而作爲創業者的家庭,是否能夠承擔這麼長時間的風險?

100offer的一位候選人,從華爲出走,連續三次創業均以失敗告終,但是他因爲家底比較殷實,生活質量並沒有受到創業失敗的影響。

我從小家庭條件好,6歲開始學鋼琴,學到高中。很小家裏就有電腦玩遊戲,吹樂器等等,出來工作很順利。雖然創業賠了點錢,但是總體來說不缺錢,所以想要更高級點的成就感。

而另一來100offer求職的創業者,雖然創業失敗揹負百萬負債,但是因爲一直沒有成家,所以也沒有太大負擔。他也直言,目前最主要的事情是要在一家公司內積累,把負債還清。

關於成家的事情,大概40歲之後會考慮吧。

2、沒有大廠背景,沒有行業經驗,拿什麼去融資?

雖然說「英雄莫問出處」,但是縱觀中國目前創業成功的互聯網大佬,大多數有國內外名校學歷和大廠工作背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互聯網創業圈中,創業者是否擁有FANG或BAT的大廠背景,是很多投資者的重要考量標準。所以對於想要創業的程序員,建議先去BAT等一線大公司歷練幾年,除了「鍍金」,也能借此積累一定的平臺與人脈資源。

程序員創業,往往會選擇和同學、同事合夥。一來,創業初期的團隊溝通與信任十分重要,大家有感情基礎,有助於擰成一股繩工作;二來,此前在職場積累下的人脈和資源,在創業時能實現複用和能力互補,就像《創業時代》中的「三人組」,一個網紅、一個極客和一個CEO,這樣的組合正好能負擔起一家初創公司的品牌傳播、運營,技術和商業戰略,可謂是最佳拍檔。

3、有了大廠的背景,就能夠直接出來創業了?

100offer的職業顧問 Summer接觸過不少從大廠出走創業,失敗之後又尋找回大廠機會的求職者。她說,這些求職者早期在大廠也屬於自帶光環的那批人,如果一直留在大廠,應該會有不錯的前途,但是爲了追求財富、時間自由和價值實現,他們放棄外人羨慕的工作機會,冒着高風險出來創業。然而,成功的只有那麼幾個人,大多數人折騰一番,最後還得身疲力竭地迴歸「上班族」。回顧他們的創業失敗經歷,有以下幾類原因值得警惕。

(1)創業需要熱血,但絕不等於衝動甚至職場人際關係的決裂。

《創業時代》裏的羅維從一家成熟外企辭職創業時,當衆辱罵上司是「蠢豬」,脫掉褲子,揚眉吐氣地炒掉老闆。

這樣的互聯網創業者,辭職一時爽,創業火葬場。

每個城市的互聯網圈子就那麼大,這樣的行爲簡直是自絕後路。不僅投資者不喜歡這樣的創業者,就算之後再想上班,也在圈子裏留下了壞名聲。要知道,每家公司招聘的HR有可能都是一個羣裏的「兄弟姐妹」。好聚好散沒那麼難,留下後路好相見。

(2)創業不只是寫代碼,做好多面手的準備

很多程序員創業者,技術夠強,項目夠新,最後卻死在了運營、推廣甚至是人員招聘上。

代碼寫得好,未必能把一家公司管得好。這也是很多程序員只能當CTO而當不了CEO的原因。尤其是從大廠出來創業的程序員,很容易習慣了大廠的秩序化和流程化,對於創業公司的「天坑」一無所知,天真地認爲單靠技術就能改變世界。

創業公司初始階段,一切都是混亂的。作爲創始者,可能反而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寫代碼,而是要兼任運營、推廣、BD甚至是銷售的活,這對於很多程序員來說都是一種折磨。

大廠出身的創業者要多參加一些創業板塊聚會,不斷對自己的創業項目進行優化,最好能夠在辭職前就有較完整的項目雛形。從大公司出來之後,也不要急着開始幹,可以選擇去和自己項目相似的創業公司工作一段時間,把創業公司的坑踩一遍。這樣在自己真正創業的時候,就能夠最大化地降低風險。

(3)上陣親兄弟,下陣帳不清?

很多互聯網公司的合夥人在初期能夠「共患難」,但到了後期卻很難「共享福」,究其原因就是利益分配不均。

一位100offer的候選人就是喫了股權分配不清的虧,最終導致了創業失敗。

“股份分配、利益分配、投資人這些一定要缺一不可,纔有可成就一家成功的創業公司。股權分配、投資人和創業領域的專業性、商業模式,這幾個方面都要想清楚纔可能成功。”

他在總結失敗經驗時說道。

除了像電視劇中的郭鑫年一樣的主動創業者,像「盧卡」一樣被動創業的程序員也不在少數。

這些人因爲信任某位領導或同學,在別人的鼓動下出來創業。他們大多技術很強,但是屬於「術業有專攻」,只能追隨,不能主導。這些程序員在選擇創業時更需要謹慎,千萬不能因爲所謂的「兄弟情」或是「面子」而盲目跟從。

建議這種類型的創業者先以兼職的形式參與到創業項目中,對項目熟悉之後再決定是否要辭職,全職參與創業。

4、創業失敗不可怕,迴歸職場也沒那麼難

互聯網創業之所以讓很多人「望而卻步」,除了創業項目失敗率高,還有再次迴歸職場的風險係數高。運氣好的創業者項目做不下去,找到下家把公司賣了,再次求職時還能有一段不太難看的「項目背書」。對於那些連續幾次創業失敗,想要再次迴歸職場的創業者,這段創業經歷卻有可能成爲進入大廠的「攔路虎」。

很多大公司的HR在評估求職者簡歷時,會因爲求職者的創業經歷而懷疑求職者的穩定性,擔心他們習慣了自由創業不能適應企業的規章制度,眼高手低不能紮實做事。

連續創業失敗很大程度上也放大了創業者自身的缺陷,比如對於市場的判斷力和對於全局的把控力,這直接影響了面試官對他們工作能力的評估。

100offer的職業顧問建議,經歷過創業失敗的求職者要善於「化劣勢爲優勢」,在簡歷中着重表現自己通過創業獲得的技術和經驗優勢,最好能夠提煉創業項目與求職公司業務的相關性,更好地匹配職位JD。互聯網大廠最看重的是你能夠貢獻的價值,而不是你蕩氣迴腸的經歷。

一些創業失敗的程序員通過100offer再次求職,照樣能夠拿到阿里p8及以上的級別,薪資待遇不比他們當創始人差。

創業失敗不可怕,想要回歸職場也沒那麼難。畢竟從大風大浪裏走過一遭,即使最終還是被拍上了沙灘,也不再只是一條沒有思想的鹹魚。

其實,想要鹹魚翻身也不一定非要創業。來100offer遇見更好的工作機會,讓自己變成更好的人。

100offer 是誰 ?

100offer 嚴格篩選來自世界各地的優質公司,打造了一個優秀人才和公司的平臺,致力於幫最好的人才發現更好的工作機會。使用 100offer.com ,互聯網人可在一週內收到來自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深圳、新加坡等數千家優質企業的工作機會。

你和好工作之間的緣分,就在這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