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靖康之變”,大家連張邦昌是誰可能都不一定知道,他雖然任過宋徽宗、宋欽宗時的宰相,但政績上既無作爲,爲人方面也乏善可陳,非常平庸的一個權貴。然而,經過“靖康之變”,他竟然陰錯陽差地當了33天皇帝,後代的人,因爲這一點記住了張邦昌。

一切都是因爲“靖康之變”。靖康二年(1127),金軍攻破汴京(今開封)後,洗劫了汴京,然後俘虜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和幾乎全部的皇族、妃嬪,還有朝臣、能工巧匠等3000多人,至此,北宋宣告滅亡。

金人雖然滅亡了北宋,但要統治黃河、長江流域的廣大土地和人民,還頗有些力不從心,因此,金軍北去之前,想到了立個傀儡皇帝,代他們統治黃河以南地區。這個時候,金人想到了張邦昌。一則當時金人圍汴京,張邦昌曾同康王趙構赴金談判,與金人接觸較多;二則,張邦昌一直主張和議,與金人在取向上容易達成一致;三則,張邦昌膽小怕事,容易被控制;四則,他原來是宰相,在北宋遺臣中有影響。

因爲這些個緣故,金人選擇了張邦昌爲傀儡皇帝。其實,當時金人也曾煞有介事地徵求過宋朝大臣的意見,大臣們一致要求立趙氏子孫爲帝,金人否決了,於是,在金兵的暗箱操作下,宋臣們竟然開始對張邦昌“集體勸進”。但張邦昌雖然懦弱,但畢竟當過宰相,頭腦還是清醒的,他不想當漢奸,因爲當漢奸將死無葬身之地。所以,在“百官敦請即皇帝位”時,“邦昌臥病不食者四日”,爲了不當皇帝,他裝病絕食達4天,可見他真是不想當這個皇帝。

然而,金人當然不會善罷甘休,他們隨即給宋臣下最後通牒,限期3天張邦昌即帝位,否則屠城,百官嚇得面無人色。在這種情況下,張邦昌還是不同意,要自殺,有人說:“宰相您在城外時不死,現在要死,這不是要一城人爲你殉葬嗎?”張邦昌萬般無奈,只好同意即帝位,國號大楚。

張邦昌即帝位後,辦公不在原來皇帝辦公的宮殿,而是在別殿辦公,辦公桌椅也不擺成皇帝的方位,百官向他行跪拜禮,他也堅決制止,與百官議事,也不稱朕,而稱予,甚至公文來往也只用手書,從不用聖旨。可以說,張邦昌雖然勉強答應了當皇帝,但他自己卻從來沒把自己當皇帝,一切禮儀,皆以臣工自處。

後來,當金兵撤圍北去後,張邦昌不但以臣工的禮儀,一身縞素,帶領滿朝文武,向宋徽宗、宋欽宗遠去的背影行遙拜之禮,而且,33天后,他就自降帝位,還政於宋高宗趙構,自己稱臣服管。

由此可見,張邦昌雖然做過33的皇帝,做過33天的漢奸,但實事求是地說,他是一個小心謹慎卻坦蕩磊落的人,不是那種有奶就是孃的小人之輩,任僞楚皇帝,也是不得已而爲之,這並不是因爲品性惡劣而作出的抉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