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白玉、珊瑚、琥珀、砗磲、青金石、玛瑙等各种贵重材质相比较,菩提子本身就是树木植物的籽粒,因为产量太大,不具有收藏、把玩的必需潜质:数量既不稀有,材质又不值钱,除了高僧的传承念珠具有一定的宗教意义以外,几乎没有哪个收藏家会想到收藏、摩挲、把玩菩提子珠串。但由于其价格、产量的因素被现代人列入佩戴饰品的首选。

对菩提子有了高度重视,并视为可收藏、把玩甚至投资的材质,这股热潮大概应滥觞于2010年之后。由于大多数工薪阶层收藏爱好者对明清家具连续近30年高价位拉升望而不及,逐渐退而求其次,开始关注、投资价位偏低的紫檀、黄花梨和其他硬杂木小块料,使这些不成材的老料头也是一料难求。而这些材料最适合制作的就是念珠、手串,一串带有“鬼脸”的黄花梨手串揉捻在指尖、佩戴在腕间同样风光。

如此一来,追求手串蔚然形成一股强大的东风,随即莫名其妙地催生了从来寂寞苦度的菩提子铁树花开。据不完全统计,我们所能见到的、可以制成念珠、手串的菩提子种类很多,大约有几十种以上。其实,这些名曰“菩提子”的珠粒不都是菩提树的树籽,如果有,也只能是一两种,不可能形形色色的这么多种。菩提子之所以在历史上只为僧人所用,不能成为俗人腕上、颈上的佩饰。

因此,树籽材质的菩提子到目前为止,只有品质优劣的差别,市面赝品颇少且相差比较大,只要仔细观察就可以分得出来。那么,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也就变得单纯起来了。 如果上面的论述尚没有脱离实际,那么,历史上本来存在意义十分简单的菩提子珠串,被当代的好事者赋予了很多复杂而神秘的色彩。

有人在网上和书中大谈佩戴菩提念珠的禁忌,其中罗列了各种莫名其妙的不宜,比如不要在上厕所时戴念珠;不要把念珠放到裤子口袋前后;触摸过葱、蒜、鱼、肉的人盘念珠时要洗手;不要随意让他人触摸自己的念珠;等等。

如果从佛家的戒规而论,葱、蒜、鱼、肉根本就不应该接近,而不是触摸后洗不洗手的问题;如果从世俗的文玩珠串而论,菩提子念珠就是一串佩饰,放在哪、谁摸过都不是问题,即使厨师带着菩提子手串煎、炒、烹、炸,充其量只是对珠串本身有些不宜,不可能对佩戴者本身有什么大碍;如果是普通人,仅把菩提子手串、念珠当作普通的佩饰把玩器,那么就用普通佩饰把玩器的标准来对待,悉心把玩,养出漂亮的包浆颜色自娱自乐。

至于那些杂烩菜似的所谓“禁忌”是一堆经不起推敲、盲目信从的无稽之谈,只会徒增把玩者的心理负担,把本来很有意思的事情变成一条条令人心惊胆战的无端约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