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白玉、珊瑚、琥珀、硨磲、青金石、瑪瑙等各種貴重材質相比較,菩提子本身就是樹木植物的籽粒,因爲產量太大,不具有收藏、把玩的必需潛質:數量既不稀有,材質又不值錢,除了高僧的傳承念珠具有一定的宗教意義以外,幾乎沒有哪個收藏家會想到收藏、摩挲、把玩菩提子珠串。但由於其價格、產量的因素被現代人列入佩戴飾品的首選。

對菩提子有了高度重視,並視爲可收藏、把玩甚至投資的材質,這股熱潮大概應濫觴於2010年之後。由於大多數工薪階層收藏愛好者對明清傢俱連續近30年高價位拉昇望而不及,逐漸退而求其次,開始關注、投資價位偏低的紫檀、黃花梨和其他硬雜木小塊料,使這些不成材的老料頭也是一料難求。而這些材料最適合製作的就是念珠、手串,一串帶有“鬼臉”的黃花梨手串揉捻在指尖、佩戴在腕間同樣風光。

如此一來,追求手串蔚然形成一股強大的東風,隨即莫名其妙地催生了從來寂寞苦度的菩提子鐵樹花開。據不完全統計,我們所能見到的、可以製成念珠、手串的菩提子種類很多,大約有幾十種以上。其實,這些名曰“菩提子”的珠粒不都是菩提樹的樹籽,如果有,也只能是一兩種,不可能形形色色的這麼多種。菩提子之所以在歷史上只爲僧人所用,不能成爲俗人腕上、頸上的佩飾。

因此,樹籽材質的菩提子到目前爲止,只有品質優劣的差別,市面贗品頗少且相差比較大,只要仔細觀察就可以分得出來。那麼,與之相關的一些問題也就變得單純起來了。 如果上面的論述尚沒有脫離實際,那麼,歷史上本來存在意義十分簡單的菩提子珠串,被當代的好事者賦予了很多複雜而神祕的色彩。

有人在網上和書中大談佩戴菩提念珠的禁忌,其中羅列了各種莫名其妙的不宜,比如不要在上廁所時戴念珠;不要把念珠放到褲子口袋前後;觸摸過蔥、蒜、魚、肉的人盤念珠時要洗手;不要隨意讓他人觸摸自己的念珠;等等。

如果從佛家的戒規而論,蔥、蒜、魚、肉根本就不應該接近,而不是觸摸後洗不洗手的問題;如果從世俗的文玩珠串而論,菩提子念珠就是一串佩飾,放在哪、誰摸過都不是問題,即使廚師帶着菩提子手串煎、炒、烹、炸,充其量只是對珠串本身有些不宜,不可能對佩戴者本身有什麼大礙;如果是普通人,僅把菩提子手串、念珠當作普通的佩飾把玩器,那麼就用普通佩飾把玩器的標準來對待,悉心把玩,養出漂亮的包漿顏色自娛自樂。

至於那些雜燴菜似的所謂“禁忌”是一堆經不起推敲、盲目信從的無稽之談,只會徒增把玩者的心理負擔,把本來很有意思的事情變成一條條令人心驚膽戰的無端約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