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玉兔二號GNC分系統副主任設計師 毛曉豔: 我們是把很多當時嫦娥三號沒有做到的這些模式,在嫦娥四號都實現了。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玉兔二號巡視器遙操作系統主任設計師 彭松:你看基本上沿着這坑過去的。

(原標題:這個中秋帶你去看“玉兔”在月球上發生的故事)

行走284.6米、全天候被保護……這個中秋帶你去看“玉兔”在月球上發生的故事 (來源:央視)

行走284.6米、全天候被保護……這個中秋帶你去看“玉兔”在月球上發生的故事

在月球背面行走不容易

自古以來,中秋節就流傳着“嫦娥奔月”的傳說。而現在,我國在月球上有了真正的“嫦娥”和“玉兔”。它們開創了許多個“世界首次”,也爲我們帶來了更加美好的中秋記憶。

點擊進入下一頁

在今年的1月3日,在月球背面迎來了兩位特殊的旅客:中國的嫦娥四號着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他們還在月球背面傳回了一張自拍照,照片裏五星紅旗極爲奪目,這也是首個在月球背面閃耀的國旗!

如今,“玉兔二號”月球車已經在月球背面行走了284.6米,刷新了我國航天器月球行駛距離的新紀錄。不過,這個紀錄得來可不是那麼容易。這個中秋,我們一起來看看玉兔二號在月球上發生的故事。

點擊進入下一頁

眼前的這張路線圖就是玉兔二號在月背行走的路線。上面每一個圓圈就代表着月球表面的一個坑,可以看到嫦娥四號的着陸點附近,幾乎被大大小小的坑包圍了,這讓玉兔二號從起步開始,就遇到了不小的挑戰。

點擊進入下一頁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玉兔二號巡視器遙操作系統主任設計師 彭松:當時着陸之後下去環境比我們預想的要惡劣。剛下去就南面有個坑,北面在十米左右也有個坑。那塊的分析的坡度也是比較大的,如果車過去了之後會有危險。

儘管玉兔二號希望自己能夠儘早地投入工作,但是在它駛向遠方之前,還需要完成一項重要的任務——給嫦娥四號着陸器拍張帶國旗的正面照。

點擊進入下一頁

玉兔二號與着陸器分離之後,兩個人其實是“背對背”的。也就是說它需要在這“四面環坑”的情況下,找到一條平穩、安全的路,從而走到着陸器的正面拍照。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玉兔二號巡視器遙操作系統主任設計師 彭松:當時規劃的時候也是非常緊張的。這邊可以看出來,這幾個點都有很大的坡度。沒有別的選擇餘地,當時選的應該是基本上是唯一的互拍點。

準確地走到了唯一的拍照位置,玉兔二號圓滿地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項任務,也讓我們看到了在月背上閃耀的第一面國旗。

不過還來不及驕傲,它就要獨自面對更多的難關了。

這是它在月球上第三個月晝時走過的路。相比較於之前還會留些空隙,這裏的圓圈基本上是相切的。也就是說,坑與坑幾乎連在了一起,玉兔二號不得不沿着坑的邊緣上下爬坡。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玉兔二號巡視器遙操作系統主任設計師 彭松:你看基本上沿着這坑過去的。就走這一步路的時候特別小心。

點擊進入下一頁

記者:現場的圖像是?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玉兔二號巡視器遙操作系統主任設計師 彭松:(玉兔二號)巡視器自己拍的,然後確定行走路線。

爲了自己的安全,玉兔二號會第一時間將自己看到的信息傳回給地面。這點上它要比自己的“姐姐”玉兔號幸運得多。

相比較於嫦娥三號任務,這次我們擁有了海外的阿根廷測控站,加上國內的佳木斯和喀什兩個測控站,可以實現對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24小時不間斷的監控和保護。

點擊進入下一頁

嫦娥四號任務測控系統總設計師 李海濤:嫦娥三號每天大概工作14個小時左右,就說我們當時只有佳木斯和喀什兩個深空站,這樣的話喀什出站以後相當於就沒有測控了,這個時候就這個工作基本上處於一個停滯的狀態。 這個任務是24小時不間斷的一個連續的一個工作。只要是在月晝,我們就連續的工作大概一般都在十天左右,所以這個是非常辛苦的。

這個中秋,月球上又進入了月夜,小兔子和地面的師傅們也可以休息一下,等到進入新的月晝,繼續充滿能量地開始新一輪的月背探險。

帶着姐姐未完成的夢

事實上,玉兔二號比姐姐玉兔號要幸運的,遠不僅僅是全天候的保護。

2013年底,玉兔號月球車隨嫦娥三號來到月球,但是在一個多月之後,它就因爲和月球表面的石塊發生了磕絆,失去了行走的能力。

爲此,科研人員對玉兔二號進行了針對性的改進,讓它能夠更健康的行走和工作,也讓之前在玉兔號上沒來得及完成的夢想,有了實現的機會。

2014年1月25日,在進入第二個月夜休眠前,玉兔號受到複雜月面環境的影響,機構控制出現異常。儘管後來它頑強的實現了月晝喚醒,但是卻失去了行走的能力。2016年7月31日,沒來得及再過一箇中秋,“玉兔號”正式停止工作,這也成了嫦娥研製團隊內心最大的遺憾。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玉兔二號GNC及綜合電子分系統副總師 陳建新:經過很多努力過後,後來還是沒有讓車再走起來,大家也是覺得心中非常的一個遺憾。大家把這個遺憾也都轉化到了我們在嫦娥四號的工作當中。

點擊進入下一頁

就這樣,玉兔二號身上有了更多的牽掛。研製人員對它進行了軟件系統的不斷升級,和硬件設備的不斷完善,希望它能夠在更加未知和複雜的情況下走得更遠,也能夠實現當初玉兔號沒能完成的事情。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玉兔二號GNC分系統副主任設計師 毛曉豔: 我們是把很多當時嫦娥三號沒有做到的這些模式,在嫦娥四號都實現了。比如說5月份的時候,做了自主避障行走。它是走到的精度很高,基本上是完全走到目標點了。因爲自主避障行走,以後在火星探測上可能是主要的工作模式。我們要爲我們後面的深空探測做一些準備。

點擊進入下一頁

承載着更多的期待和責任,玉兔二號已經在月球背面工作了九個月晝了。再過兩個多月,它就會超越蘇聯的月球車一號,成爲世界上行走時間最長的月球車。當然,這也遠遠沒有達到研製人員的預期。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玉兔二號GNC分系統副主任設計師 毛曉豔:我們肯定希望它的壽命,如果能往十年上去奔,當然是更好的。大家當然希望它能夠在月球上走得更遠,走到更多的沒有去過的地方看一看。

讓五星紅旗閃耀月背

儘管月背上的每一步都可能會面臨危險,但是我們的玉兔二號一直都是一隻勇敢的“兔子”,因爲它知道自己帶着地球上師傅們的期待和精心的保護,也知道自己有着更重要的使命和責任。

爲了保證玉兔二號順利走上月面,嫦娥四號着陸器上攜帶了三臺監視相機,全方位的保護和監控它駛向月面的每一步。

點擊進入下一頁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四號監視相機負責人 林宏宇:從它的解鎖,一直到整個小車駛離着陸器,沿着轉移機構一直到月表這個過程,我這三臺相機是一個一個接着可以連貫起來,就保證這兩器分離。

爲了兩器分離這短短的幾個小時,科研人員要用近三年的時間研製和測試這三臺監視相機,而這就是嫦娥四號任務的一個縮影。每一個創造歷史的瞬間,背後都是航天人多年的默默耕耘。

點擊進入下一頁

在這張兩器互拍照裏,五星紅旗熠熠生輝。可是很多人都不會想到,爲了這面閃耀在月球上的國旗,研製團隊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做了幾百次的實驗。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器表國旗設計師 李林:長寬,五角星的定位,每個五角星的頂角的位置,這個都是嚴格的國標的標準。旗面尺寸長邊是192毫米,短邊是128毫米,它的誤差就是說在毫米的要求。

點擊進入下一頁

除了尺寸要精確無誤,更難的是在太空中保持國旗的顏色。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即便是幾十度的高溫暴曬,國旗都可能會褪色變形。而在月球上的溫度達到120度,爲了能夠找到一種不褪色的材料,讓嫦娥四號上的國旗可以一直閃閃發亮,研製團隊不斷地調整顏料配方,即便是有微小的差別也必須推翻重來。

點擊進入下一頁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器表國旗設計師 李林:這些都是失敗的,這個就是在熱真空實驗之後顏色變暗了。有的肉眼看不出偏差,但是通過專業的儀器比對,還是有區別,就都要重來。因爲國旗代表着國家形象,必須要標準。

點擊進入下一頁

幾百次的試驗驗證,研製團隊終於找到了可以在月球極端惡劣條件下保持顏色的顏料和製作方法,也讓玉兔二號可以一直帶着這面閃耀的五星紅旗,走向更遠的地方。

邢海波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任編輯:邢海波_NBJS885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