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在新出土的吐鲁番文献中,学者们惊讶的发现了一份阚氏高昌永康九年及十年(474-475)的“送使出人、出马条记文书”。既然高昌是柔然的臣属,利用他联络柔然,和江南一起南北夹击北魏,不是一条妙计嘛。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未经授权,禁止二传,违者必究。

本文作者:首阳大君

肃杀的北风是草原上永不缺席的角色,只不过479年的柔然,多了铁蹄铮铮的纷攘。

三十万大军跟随着郁久闾可汗迅速的向南方靠拢。

突如其来的战争使得北魏只能选择坚守城池不出。而柔然也放缓了攻势,可汗整日在燕然山游猎,与刚开始凌厉的作风仿若两人。

这样截然不同的态度,北魏一边确实摸不清头脑。不过柔然人的心里,也一样焦急而又担忧。

怎么还不来?!

郁久闾迫切的希望,从中原更南的江东,传来大宋皇帝的书信。

一年之前,刘宋王朝的使节携带着国书出现在柔然王庭。

自467年东阳之战,刘宋战败被北魏夺取山东之后,这个立国江南的中华正朔,注定在南北对抗的乱世中处于下风。

与北魏更北方的柔然联盟,夹击北魏,似乎已经是南朝不二的选择。

作为北魏的死敌,柔然对于江南的来使,颇为欢迎。

可汗亲自带领30万部众应约出兵,已见柔然结盟的诚意。

但,为什么迟迟没有接到刘宋出兵响应的消息呢?柔然人实在是不解。

(图一 柔然茹茹公主墓金饰)

01

在今天的东京书道博物馆,收藏着一件南北朝初年的佛经写本《持世经》。

它来自于位居中国内陆的古高昌王国,仅以写经本身来说,都算得上是流失海外文物中的珍品。

(图二 东京书道博物馆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不过这份《持世经》卷一的末尾,有着一处信息量十分巨大的题记:

“岁在己丑,凉王且渠安周所供养经。吴客丹杨郡张烋祖写,用帋廿六枚。”

己丑年、凉王且渠安周,这两点足以证明《持世经》书写于公元449年。

在这份经书撰写的10年之前,公元439年,北魏消灭了盘踞在河西走廊一带的北凉政权,完成了北方统一。

(图三 宋魏对峙 图片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南北朝》)

而北凉王室成员沮渠无讳、沮渠安周兄弟则带领部众出走,一路西进,在442年相继攻破鄯善和高昌,并在高昌建立了新的凉王政权。

这样一个南北混战的大乱世,既然已经为北魏所不容,那新建的高昌凉王国,唯一的选择就是结好江南的刘宋王朝,以此作为压制北魏侵犯的后盾。

雪上加霜的是,沮渠无讳兄弟的大军向西过沙漠时,因为干旱,士卒“渴死者太半”。实力大为削弱的凉王,急切的遣使前往江南,向宋文帝刘义隆进贡求封。

刘义隆是一位充满着进取心的南朝帝王,北伐收复中原的志向几乎一直贯穿着他的种种政治活动。

北凉使者的到来,无疑为刘义隆的北伐计划,带来了一个新的希望。

江南朝廷迅速的应允了沮渠无讳的乞求,下诏书册封他为:

“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凉河沙三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西夷校尉、凉州刺史、河西王”。

那么在河西走廊已经被北魏所占领的情况下,究竟还有着怎样的通道,能让来自高昌的使者,平安的到达建康呢?

02

这里就必须要介绍陆上丝路中,一条经常为人忽视的重要商路“青海道”。

与北魏皇族一样,出身鲜卑的吐谷浑国,彼时正是青海地区的统治者。

从西域到达江南,即便不经过敦煌以东的河西走廊,只要从青海穿过,进入四川,再沿长江顺流而下,一样可以走通。

青海道可能在汉朝时候已经开通,所以南北朝时代,江南从这条道路联络西域,才能够如此的熟练。

(图四 南北朝时期的西域 图片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南北朝》)

沮渠无讳接受南朝册封之后,仅仅两年就去世了。

沮渠安周继位不过三个月,宋文帝就已经得到消息,下诏命他继承河西王等官爵,可见利用青海道传递消息至于建康可谓畅通无阻。

让我们把目光再转回到《持世经》的作者,那个来自丹杨郡的“吴客”张烋祖身上。

沮渠安周继位的5年之后,这名来自江南刘宋王朝的张姓人士,为凉王花费24张纸,抄写了这份供养经。

这无疑是高昌凉王与刘宋之间存在着来往的考古实证。

不过,其实当时中国的局势远比很多人想象中的要复杂。

在入主中原的北魏拓跋氏的北方,有一个国力丝毫不可小觑的草原王国——柔然。

北魏建国之时,柔然趁机拓展自己的势力范围,“尽有匈奴故庭,威服西域”。

之前被沮渠兄弟赶走的前高昌太守阚爽,他的选择就是去投靠柔然,留待他日。

(图五 柔然疆域 图片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南北朝》)

459年,沮渠安周遣使向宋文帝献上土产。谁知不到一年,风云突变。

460年,柔然出动大军将沮渠安周杀死,拥立阚氏家族的阚伯周为高昌王,建立了阚氏高昌。

自此之后,高昌很明显已经是柔然控制下的傀儡政权。

03

然而,刘宋与高昌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因此断绝,反而有了更大的交往动力。

既然高昌是柔然的臣属,利用他联络柔然,和江南一起南北夹击北魏,不是一条妙计嘛!

“升明二年,太祖辅政,遣骁骑将军王洪轨使芮芮(柔然),克期共伐魏虏。建元元年八月,芮芮主发三十万骑南侵,去平城七百里,魏虏拒守不敢战,芮芮主于燕然山下纵猎而归。上初践阼,不遑出师。二年、三年,芮芮主频遣使贡献貂皮杂物。与上书欲伐魏虏,谓上「足下」,自称「吾」。献师子皮裤褶,皮如虎皮,色白毛短。”

公元478年,手握刘宋军政大权的萧道成,派遣骁骑将军王洪轨出使柔然,与柔然约好夹击北魏。而柔然也的确应约在479年8月出动30万大军南侵。

这就是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然而不巧的是,此时萧道成刚刚篡位自立,国内尚不稳定,因此南朝背盟没有响应柔然。

但是柔然并没有因此事记恨江南,反而在此后数年频繁遣使向萧齐献上貂皮、狮子皮等礼物,并策划下一次的联合攻魏。

483年,王洪轨从柔然回朝,据《南齐书》记载,他此行“经途三万余里”,而且成功说服柔然与南朝联盟,可谓劳苦功高。

不过,这样一趟重要的使行,其危险性不言而喻。

而在新出土的吐鲁番文献中,学者们惊讶的发现了一份阚氏高昌永康九年及十年(474-475)的“送使出人、出马条记文书”。

这份书信中记录了这两年间途径高昌此处的各国使者名单。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在王洪轨出使柔然的3年前,在高昌国早已出现了一批“吴客”。

“十年三月八日,送吴客并子合使北山,高宁八十三人,白艻廿五人,合百八人;出马一匹。”

公元475年来到高昌的这名江南使臣的姓名在高昌文书中没有留下记载,史书中也没有此次遣使的记录。

也许,这是替王洪轨使团预先探路的一次派遣。他们从四川经过吐谷浑经过高昌,并到达柔然,确定具体的道路之后。南朝再派遣王洪轨出动,与柔然商议结盟出兵之事。

(图六 吐鲁番出土《妙法莲华经》)

此外,在吐鲁番出土的另一件写经《妙法莲华经》残片上,竟然发现了萧道成的署名:

“使持节、侍中、都督南徐衮北徐衮青冀六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录尚书事、南徐州刺史、竟陵郡开国公萧道成,普为一切,敬造供养”

或许这正是王洪轨途径高昌,即将前往柔然之时,以萧道成的名义布施给高昌当地寺院的。

参考文献:

[1]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二十四

[2]萧子显. 南齐书·卷五十九

[3]谭其骧. 中国历史地图集·南北朝时期图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