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會珍以整合匯聚醫療資源的方式,賦能基層醫療,提高基層醫生及醫院服務能力,患者受益的同時體現醫生在分級診療中的決定性作用。基於會珍的三大平臺,陳朱強希望可以助力實現“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分級診療模式。

【獵雲網成都】9月10日報道

近年來,隨着國人消費水平整體上升,以及醫保的合理使用讓多數基層羣衆就醫能力得到提高。

但根據衛生部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約有近半居民有病不就醫,百分之二十九點六的居民應住院而不住院。

對於病人來說,往往找不到正確的醫院看病,由於醫療資源分配不均,並且短缺,有門路的小病也可以找專家,沒門路的大病也遲遲不能入院,這種現象越在大醫院越顯著。

對於醫生來說,大醫院病人過多,醫務人員甚至忙到過勞死,小醫院病人寥寥無幾,醫生往往得不到價值體現。

近日,獵雲網採訪到會珍執行總裁陳朱強,他表示,如今的醫療行業,醫生得不到尊重,患者得不到關懷,醫院得不到信任。但從國家層面上來看,無論是醫改的推行還是《健康中國2030》的規劃,國家已把醫療健康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助力“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分級診療模式

會珍成立於2017年3月,是一家分級診療平臺,以互聯網+醫療爲核心,幫助優質的醫療資源下沉,進行醫療資源合理調度,實現區域內醫療水平的整體提升。助力實現“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

目前,會珍共有三大平臺,分別爲院間協作平臺、互聯網平臺與遠程會診平臺。

院間協作平臺主要彙集了醫生資源、醫療業務資源以及醫療設備資源,通過平臺協作,完成互通及共享。通過專科醫生對全科醫生點對點的醫醫聯動;醫療業務的雙向流轉;區域中心醫院高端醫療設備的資源共享,從而增加醫聯體內各級醫院業務量,提升區域醫療服務能力,逐步實現區域醫療同質化的醫改目標。

互聯網平臺主要以微信爲入口,完成基層醫生與患者的溝通,可以實現健康、醫療等全程服務,從而增強服務能力。

遠程會診平臺,藉助會珍自主研發的會珍雲影平臺及遠程終端,可以實現MDT多學科聯合線上實時會診。同時,遠程診療使上級醫生對患者病情有初步判斷,可以提升轉診效率,改變了傳統“找熟人”的轉診模式。

基於會珍的三大平臺,陳朱強希望可以助力實現“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分級診療模式。

“分級診療制度實現之日,乃是我國醫療體制改革成功之時”

今年3月,國家衛生健康委主任馬曉偉在採訪中提到:“我國之所以出現“看病難”問題,根本原因在於供需矛盾。我們國家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優質資源匱乏,分佈也不夠合理,特別是基層醫療服務機構在當地比較弱。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最現實的辦法就是採取分級診療的制度。”

馬曉偉表示,分級診療制度實現之日,乃是我國醫療體制改革成功之時。

而會珍以整合匯聚醫療資源的方式,賦能基層醫療,提高基層醫生及醫院服務能力,患者受益的同時體現醫生在分級診療中的決定性作用。

對醫生來說,通過會珍可以實現高效醫療業務協同,服務更多患者,體現醫療服務價值;對患者來說,打通線上線下、院內院外多渠道就診通道,可以快速高效享受診前、診中、診後精準有序的醫療服務,得到多層級醫生及醫院的真誠關懷;對醫院來說,實現優質醫療資源的下沉與調度,帶動區域內醫院業務增長,擴大業務半徑,增強基層醫院服務能力。

自2018年10月上線以來,會珍已在部分地市試點,預計明年覆蓋四川、雲南1/3的地市。

目前,會珍團隊共有60餘人,主要爲產品研發和運營人員。創始人李濤,擁有14年三甲醫院臨牀外科經驗,四川省第一批開展腹腔鏡手術的外科醫生,深耕醫療產業20餘年,擁有豐富的醫院、醫療產業管理經驗以及醫療行業資源整合能力。執行總裁陳朱強,四川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四川大學商學院MBA聯合會第十七屆執行主席、十八屆主席,省級創新創業導師,橫跨互聯網、醫療、管理經濟學3大學科,專注於分級診療和基層醫療服務創新戰略管理與運營,擁有5年醫療行業領軍企業管理經驗,曾就職於福瑞股份、九州通醫藥集團擔任中高管職務。

談到近期計劃,陳朱強向獵雲網透露,近期會珍將持續完善產品並擴張地級市場。未來,陳朱強希望會珍可以成爲分級診療領域的獨角獸企業,重構醫療服務模式,服務於中國市場。

據獵雲網瞭解,會珍正在尋求A輪融資,資金主要用途在於擴大市場、深耕運營體系和產品研發等三個方面。

項目:會珍公司:智予成醫療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網站:www.med-value.com

相關文章